无创、快速、精准:FibroScan引领肝病诊断新趋势
无创、快速、精准:FibroScan引领肝病诊断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创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肝脏疾病诊断领域,FibroScan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检查工具,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高精度的检测能力,正在逐步改变传统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的诊断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FibroScan的工作原理、临床应用、患者体验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FibroScan的工作原理与优势
FibroScan是由法国Echosens™公司研发的一种无创肝脏健康评估系统,它集成了两项核心先进技术: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VCTE™)和受控衰减参数(CAP™)。
VCTE™技术通过向肝脏组织发射低频振动波,并精确测量这些波在肝脏内的传播速度,从而实现对肝脏硬度及潜在纤维化程度的量化评估。肝脏硬度值(LSM)以千帕(kPa)为单位,正常值范围为2-6 kPa,数值越高表示肝纤维化程度越严重。
CAP™技术则利用超声波在肝脏中的衰减程度,间接反映肝脏的脂肪变性状况。肝脂肪指数(CAP)以每米分贝(db/m)为单位,健康值应不超过5%,数值越高表示脂肪肝程度越严重。
相比传统的肝穿刺活检,FibroScan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 无创性:无需穿刺或麻醉,避免了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 快速便捷:整个检查过程仅需5-10分钟,患者体验舒适。
- 高准确性:诊断准确率高达90%以上,能够精准评估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程度。
- 可重复性:适合定期监测病情变化,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应用价值
FibroScan在肝脏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脂肪肝的诊断与监测方面。
肝纤维化评估:FibroScan能够准确判断肝纤维化的分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早期发现肝纤维化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病毒性肝炎管理: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过程中,FibroScan可用于监测肝脏硬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此外,CAP值的变化能够反映肝脏脂肪变性的发展趋势,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脂肪肝诊断:FibroScan不仅可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还能检测肝脏脂肪含量,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患者体验与检查流程
FibroScan的检查过程简单快捷,患者只需平躺在检查台上,将右手置于头后。医护人员会在患者右腹部涂抹水溶性凝胶,并将探头置于肋骨之间的皮肤表面。探头会释放轻微的振动波,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轻度的振动,但整个过程无痛且安全。
检查过程中需要进行10次读取以获得最终结果,整个过程通常在15分钟内完成。检查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测得的肝脏硬度值和脂肪指数,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最新研究进展与市场前景
FibroScan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广泛应用,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专利保护。特别是在欧美市场,由于其卓越的性能和安全性,FibroScan已成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该技术在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均有专利,预计专利保护期将持续到2039年。
在中国市场,虽然存在几家仿制产品(如无锡海斯凯尔、意领科技、迈瑞医疗),但原版FibroScan在技术先进性和临床认可度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美国肝病学会和欧洲肝病学会等权威机构的指南中,明确推荐使用Echosens公司的FibroScan,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拓展,FibroScan有望在未来继续引领无创肝病诊断领域的发展,为全球数亿慢性肝病患者带来更安全、便捷的诊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