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品牌如何玩转可持续发展?故宫、红山动物园等案例解析
文创品牌如何玩转可持续发展?故宫、红山动物园等案例解析
用苹果皮做皮革包、茶叶梗做杯子、矿泉水瓶做雨衣……在近期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故宫文创产品凭借其创新的环保理念再次走红。近年来,文创品牌纷纷拥抱可持续发展,从材料创新到理念倡导,从供应链减碳到跨界融合,展现出文创产业在环保领域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
文创产品掀起零废弃热潮
博物馆文创:故宫博物院的环保创新
在近期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故宫文创推出的龙纹·环保手机包成为热议话题。这款手机包的皮革原料来自工业规模化的苹果汁生产环节。苹果榨汁后留下的果肉残余物,经过处理转化为纸浆,再与有机溶剂和聚氨酯混合,制成皮革状织物,即Vegan Leather(纯素皮革)。这种材料在结构上与动物皮革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生产过程与动物无关。
这款产品的设计灵感源自故宫博物馆的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此瓶为康熙朝创新器形,长颈球腹,装饰繁缛细腻,尤其是龙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邓宇介绍,故宫这次展示的是通过回收故宫每日产生的废弃物,制作而成的环保文创产品。例如用回收矿泉水瓶做的雨衣和防晒服,用咖啡渣和茶叶末做的茶具等。故宫希望将“零废弃项目”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落实到行动。
故宫“零废弃项目”于2020年发起,其愿景是持续追求“将填埋/焚烧处理方式的垃圾减少至无限趋近于零”。在这一项目的带动下,故宫文创产品开始往零废弃方向探索。在今年3月份国际零废物日上新的“松福手环”,就是将故宫的落叶作为发酵原料,通过处理制成生物基皮革,经剪裁和人工编织成手环,融入故宫院藏《恽寿平花卉册》中的松枝图案,匠造而成的极具中式美学的时尚单品。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在故宫文创商店的货架上,有一种兼具“环保范”与“文化范”的商品——“故宫零废弃”环保文创。
故宫零废弃环保文创品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它们当中很多是源于故宫的废弃塑料瓶,运用“化塑为丝”工艺转化为再生聚酯纤维,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再结合故宫传统纹样,加工成眼罩、丝巾、环保袋等33款环保无废文创。故宫博物院官网称,截至2024年1月,已有60322只塑料瓶化身成为环保文创产品,相当于减碳1.72吨。
而这些文创也带着一丝引导消费者“把低碳环保理念带回家”的意图,如从古建筑大门铺首获取灵感的“瑞兽主题手提环保袋”,在商品标签上就告知消费者:手提袋由8个故宫PET塑料瓶经过“化塑为丝”的工艺制成,并附有“故宫零废弃”项目简介。文创标签让观众了解了产品是如何利用回收物再生创造的,当消费者得到一个信号:他们在博物馆中正确分类并投放的垃圾经回收后变成了博物馆文创产品,如此的正向反馈可能会进一步推动消费者日常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蕴含新生活理念的文创,可能会更为持久地保持文化产品对观众的影响力。
动物园文创:红山动物园的创新实践
“门票40元,消费400元”,从2020年红山动物园开始打造红山文创以来,短短4年时间,文创产品销售额就从2020年的50万增长到2023年上半年的500万元,而到了2024年5月,更是超过了去年全年营业额。可以说,红山动物园通过文创产品与游客形成强情感链接,成功从“门票经济”向“文创经济”转型。
红山文创产品受到网友们的青睐
红山森林动物园经营资产管理部部长袁厉表示:“动物园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初心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想传达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的理念,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基于这样的理念,红山的很多文创产品在很多细节上颇有巧思,也带动了更多合作品牌参与其中。Bamboomates品牌推出的“趴趴”分为普通款和限定款,普通款是透明袋子包装,而红山限定款则是半透明的白色可降解袋子包装。CASETiFY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宣布认养美洲豹“里昂”后,在红山森林动物园区设立了快闪空间,展出了为“里昂”准备的“环保丰容球”——由回收的旧手机壳经过精心打磨制成,不仅耐用,更兼具可持续性。
图源:时尚广州
此外,红山动物园深入年轻消费群体语境,创新开放“动物便便有机肥”等产品,向年轻消费者传递了关爱动物、敬畏生命的品牌形象。动物园文创是有难度的,因为红山有的动物,别的动物园也有,所以动物园文创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这是红山设计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做好这件事,他们给每个动物都取了专属的名字,包括志愿者、动物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故事也会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的灵感来源。
而前不久,为了可持续践行得更深,红山还推出了新的生态环保品牌——“森灵野集”,包括文创产品在内,希望引导生态保护新时尚,即自然友好的、环保的、回收再利用的、节能减碳的、绿色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这一举动,意味着红山设计团队不只是停留在通过文创产品倡导可持续,还进一步创造场景来倡导新生活方式。
书店、跨界复合店的可持续探索
除了文创产品这一细分业态,诸如书店、跨界复合店、艺术场馆、DIY手工坊、IP主题店等文创品牌也在可持续战略上有一些亮眼的表现。
跨界复合店:方所的创新实践
由例外服装品牌创始人毛继鸿一手打造的方所,是一个集书店、美学、生活、咖啡、展览空间与服饰时尚等混业经营为一体的跨界复合店。
图源:方所官网
2011年,方所的广州首店,在当时乃至如今都是书店行业和文化行业的亮点,从广府文化生长起来,把文创产品以展代销的形式加入到空间中,形成极致生活化的买手店。当时的方所绝对是一个前沿的挑战者,同时颠覆了传统书店形式和传统零售形式。当然,现在跨界不是新鲜事了,但方所在对人的消费心理和生活方式探索上没有停止脚步。
他们时不时联动一些优质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品牌做手工DIY沙龙:
图源:小红书
除了在环境层面的实践,在企业社会责任层面,创始人毛继鸿也颇有可持续发展视角。他曾提出一个构建空间美学的资本“三角形”,“除了金融资本之外,还有社会资本跟自然资本”。他将教育、医疗等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视为社会资本,将生态环保、物种多样性等理念视为自然资本,“任何事情只有兼顾三个要素,三个资本互相制约、互相协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内像方所这样跨界的文创品牌不多,大多还在探索过程中,而国外类似的创意案例更为丰富,如Oceanário de Lisboa(里斯本海洋馆)的可持续商店,依靠文旅流量,结合餐饮+文创+展览的复合业态,以SEATHEFUTURE作为一种倡议,推动人们对海洋永续的认识、积极促进永续消费和改变社会的行动,来保护海洋物种。
IP主题店:泡泡玛特的供应链减碳探索
作为国内最成功的IP主题店之一,泡泡玛特多次在减塑、减碳领域探索,如2022年包装内胆替换为可降解的内胆、包装材料替换为PLA生物可降解的塑料袋。而在运输环节,则推出了可持续循环周转箱,逐步替换掉物流玩具包装箱。
2023年上海PTS国际潮流玩具展上,泡泡玛特正式发布了首款“碳中和”潮玩产品DIMOO X蒙新河狸手办。蒙新河狸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古老的濒危物种,而DIMOO是泡泡玛特旗下经典IP之一,本身也承载着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和意义。两个IP形象的结合,正是泡泡玛特和DIMOO WORLD系列创作者AYAN第二年联手支持“蒙新河狸保护”公益项目的行动。
首款碳中和潮玩产品DIMOO蒙新河狸
据泡泡玛特称,在这款DIMOO河狸手办的制作过程中,他们和合作伙伴远景科技尝试了全链条减碳:包括采用回收材料、优化制作工艺节能节水、使用可循环利用转运箱和新能源车打包运输等。这也是国内第一款拿到权威认证的碳足迹证书的潮玩产品。
而在今年,泡泡玛特文创礼物POP GIFT与远景科技的合作再进一步——6月份推出了“零碳正当潮”碳中和文创礼盒。
图源:新华网
设计团队将远景的伽利略风机、智慧储能系统、绿色充电机器人复刻成迷你手办,当潮玩IP遇见风机、储能,潮玩商业也进一步拓展创意新空间,而消费者对环保的认知不再是“口号”,还可以是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
图源:新华网
在礼盒设计上,除了包装功能,还可以是一个展示盒,主材料纸板、木材都是低碳可降解材料。而礼盒外包装和物流合二为一,大量减少了非必要耗材。
供应链减碳往往是企业绿色转型的突破口之一,但潮玩文创行业的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涉及多个环节和各类供应商。泡泡玛特目前和供应商在合作减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比如要求供应商使用可再生木质卡板替代塑料卡板,鼓励供应商使用可降解铝塑袋、环保油漆、油墨等。
除了在低碳方面的实践,泡泡玛特在人才管理方面也不乏思考,比如打造艺术家IP孵化体系,从艺术家的IP创作到产品生产销售、市场推广,帮助更多的艺术家IP走向大众,同时也间接扶持了一批国内青年艺术家。
如今,“可持续”正不断渗透于文创商业的方方面面,众多文创品牌们似乎努力围绕着“环保”“可持续”“低碳”“绿色”等关键词,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创意,以提升消费者的认知、兴趣和需求。
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文创品牌不仅需要继续培养消费者的可持续观念,还要使产品符合商业运营的基本逻辑、具有商业化价值,才能够让“可持续”做到真正的长期持续。
参考资料:
- MobTech研究院:《2024年文创行业报告》
- 故宫博物院: 国际零废物日: 向“零”而行,生生不息,故宫“环保文创”低碳上新
- 广州海珠发布: 方所: 城里的老槐树
- 界面新闻: 泡泡玛特试水“碳中和”手办,潮玩品牌供应链减碳面临多重挑战
- 新华网: 泡泡玛特推出“零碳”文创礼物,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 中国环境网: 潮玩首款碳中和产品发布,泡泡玛特让环保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