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GDP增5.6%,创新动能强劲
中山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GDP增5.6%,创新动能强劲
2023年,中山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0.65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居全省前5名。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中山市在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持续发力。
2月29日上午,广东中山广播电视台全媒体直播在线访谈节目“热点面对面”开播,节目邀请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全晖率队做客,用详实数据为群众诠释中山高质量发展成色。
看增速:回升态势更稳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统计局局长全晖介绍,2023年,中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0.65亿元;同比增速为5.6%,较全省高0.8个百分点,较全国高0.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前5名。中山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窗口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否走对,拼经济的各项举措是否有效?这一数据向社会释放出一个积极信号——中山经济迎来了企稳反弹。
全晖表示,中山的GDP增速从2022年的0.5%提升至2023年的5.6%殊为不易,中山在转型的阵痛中站稳了脚跟,全市上下攻坚克难、突围破局的举措效果开始显现,高质量发展步入正轨。
讲质量:发展成色更优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晖介绍,从三组“占比”,就能看出中山经济发展“质”的变化。
一是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1.1%,时隔五年后再次突破50%;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有了很大提升,从一度不到两成升至接近四成。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发展的理念之变、阶段之变,表明中山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心,展现了中山转型升级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二是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0%和16%,增长速度超过两位数,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以新能源、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对中山工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产业升级效果初步显现。
三是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8%,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全晖表示,我市2023年R&D经费投入突破100亿,增长24.1%,成为全省第7个晋级“R&D百亿军团”的城市。全社会科研人员达4.3万人,增长17.7%。专利授权量排全省第五,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居珠三角第一。这些成绩充分说明科技创新的“第一动力”在中山更加强劲,创新意识、创新理论、创新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奔涌。
谈消费:城市烟火气更旺
消费作为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我市先后出台《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促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山市2024年新春暖企促消费十八条》等政策,举办“金色大地音乐会”“美食文化周”“中山货全国购”“中山乐购”等系列活动,消费潜力释放。
市统计局副局长郑延婷表示,城市“烟火气”的回归和发展,不仅是中山活力的体现,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象征,它的背后是就业、是收入、是创业、是创新,关系着数百万人民的生活和成千上万企业的发展。
摸家底:让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有数”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把脉“市之大情”、掌握“市之大数”、推动“市之大策”的关键,通过“五经普”工作,能够加快找出中山更多的新经济新业态主体,确保应统尽统,这样才能让中山经济发展的增量得到有效反映和充分体现。当前,“五经普”工作正在入户登记,这既是“五经普”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任务最重、对普查数据质量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市统计局呼吁广大普查对象全力配合,用真实准确数据反映中山发展的高质量成果。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