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消炎药吗?如何预防抗药性?了解其用途、副作用及禁忌
抗生素是消炎药吗?如何预防抗药性?了解其用途、副作用及禁忌
服用抗生素能医百病?抗生素能治疗一般伤风感冒?其实抗生素不是万能药物,也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服用此药。胡乱滥用抗生素,更会增加细菌的抗药性,导致多类常用抗生素失效,变相日后会出现更多难以治疗的细菌感染,对健康构成风险。让我们认识抗生素的效用、副作用,及早预防抗药恶菌。
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生素是用来治疗及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可以杀死细菌或使细菌停止繁殖。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可治疗不同的细菌感染。以下是一些有机会使用抗生素作治疗的细菌及其引致的感染:
- 大肠杆菌引起的尿道炎、肠胃炎
- 甲型链球菌引起的咽喉炎
- 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中耳炎
- 金黄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常用的抗生素种类包括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及喹诺酮类等等,都需在医生密切监察下使用。
抗生素不能消灭病毒
不少人误解患上伤风感冒便要服用抗生素来治病。根据卫生署的资料指出,多数上呼吸道感染均属于病毒感染,大部分情况下,无需服用抗生素都能自行痊愈。治疗时主要针对缓解一些常见症状,例如出现发烧时,服用退烧药;出现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症状时,服用相关药物。大家若对使用药物有疑问,应先咨询医生意见,不要自行购买抗生素服用。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
抗生素是消炎药吗?上述已提及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并没有消炎效用。至于坊间经常提及的消炎药,其实是镇痛药物的统称,主要用作减轻发炎症状,当中包括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消炎药。上述两种药物的作用完全不同,千万不要误解身体有发炎情况,便要服用抗生素。
可致恶心及呕吐等药物副作用
抗生素可产生下列不同副作用:
- 恶心
- 呕吐
- 腹泻
- 腹痛
- 食欲不振
- 头痛
- 头晕
- 眩晕
- 疲倦
- 失眠
- 皮疹
- 阴道炎
如服药后出现红疹、皮肤痕痒或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应该立即求诊并接受适当治疗。此外,日后求诊时,也要告知医生曾对抗生素出现过敏反应,避免再服用。
另外,服用抗生素期间可能会将身体内的益菌杀死,所以营养学界有建议指出,完成抗生素疗程后,患者可考虑服用含益生菌的食物如乳酪,或益生菌补充剂,从而帮助平衡肠道的细菌。
若细菌产生抗生素抗药性会使多类常用药失效
近年医学界呼吁普罗大众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免细菌产生抗药性(即抗生素不能杀死或对付导致感染的细菌),尤其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超级恶菌,会使感染更难以医治,甚至无药可医。
究竟有什么原因会使细菌出现抗药性?大致有下列几个因素:
- 胡乱服用抗生素,例如出现病毒感染引起的伤风感冒便自行买抗生素服用
- 不当使用抗生素,例如漏服药物、没有完成整个药物疗程
- 农场对食用动物滥用抗生素,导致禽畜的肠道出现抗药性细菌。当人类进食有关肉类后便会受到传播。同时,这些细菌可将抗药性基因转移给人体内其他细菌,日后一旦出现感染,便会变得难以治疗
在上述情况下,细菌不但没有被完全杀死,更会因适应了有关抗生素而继续繁殖下去,令同一类抗生素不再对这类细菌有效。最后导致治疗细菌感染的方案减少,现有的抗生素更不能治疗严重的感染。
金黄葡萄球菌出现抗药性便是常见例子。根据卫生防护中心资料显示,香港在2018至2022共5年间,每年出现介乎416宗至1,236宗感染“社区性抗药性金黄葡萄球菌”的个案。患者因为该抗药细菌导致皮肤或软组织出现感染,严重会出现败血症、肺炎或俗称食肉菌感染的坏死性筋膜炎。这5年间每年都有患者因而失去生命。
应慎用并遵从医嘱
大家服用抗生素时,宜留意下列用药须知:
- 正确使用抗生素,包括遵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应自行停用抗生素(即使病情好转,都必须完成整个疗程)、不要服用过往患病时剩余的抗生素
- 加强注意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妥善消毒及处理身体上的伤口
- 尽量进食彻底煮熟的食物,避免吃刺身、沙拉等未经烹调的食物
- 服用抗生素期间不要饮酒,以免影响药效
本文原文来自Cigna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