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包青天的黑脸造型竟然是这样来的?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27: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包青天的黑脸造型竟然是这样来的?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句广为传唱的歌词,塑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包青天形象。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包青天那张标志性的黑脸,并非历史的真实,而是戏曲和传说的创造。

01

黑脸的戏曲渊源

在戏曲舞台上,包青天常常以黑脸示人,额头上绘有弯月,身着黑金相间的官服,乌纱帽两侧的展角高高翘起,显得威严而神秘。这一形象最早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在《三侠五义》等传统戏曲中,包拯被赋予了这样的独特造型,象征着他“明察秋毫”的智慧和不徇私情的品质。

然而,历史上的包拯并非如此。据宋代张田所著《包公墓志》记载,包拯“面白皙,有丰仪”,是一位相貌堂堂的白面书生。那么,包拯的黑脸是从何而来的呢?

02

黑脸与月牙的象征意义

包拯的黑脸形象,源于戏曲的脸谱艺术。在中国戏曲中,脸谱的颜色和图案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黑色通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刚正不阿和铁面无私,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包拯的黑脸,正是为了突出他“铁面无私”的性格特征。

额头上那轮弯月,则源自民间传说中包拯“日审阳间,夜审阴间”的超凡能力。这个象征性的月牙,不仅增添了包拯的神秘感,也体现了他洞察秋毫、明察是非的智慧。

03

从白面书生到黑脸包公

既然历史上的包拯并非黑脸,那为什么戏曲和传说要将他塑造为黑脸呢?这背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奇人必有奇相”的审美观念。从刘备的长臂到秦琼的蜡黄脸,从刘墉的罗锅到白眉大侠徐良的白眉,这些历史人物的外貌特征,往往被艺术加工以强化其性格特点。

包拯的黑脸,正是这种艺术加工的产物。它不仅强化了包拯的刚毅性格,也使其形象更加鲜明,易于观众识别。这种脸谱化的处理,使得包拯的形象在戏曲舞台上更加生动,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传播。

04

文化传承与影响

包青天的黑脸形象,不仅在戏曲舞台上流传,还被影视作品广泛采用。从1993年版《包青天》到2001年版《少年包青天》,再到2017年版《开封府传奇》,包拯的黑脸造型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记忆中。

这一形象的广泛传播,使得包拯成为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的象征。在民间,包公庙宇遍布各地,人们供奉包公,祈求公正与平安。包拯的故事,也成为了教育后人廉洁自律、坚持正义的重要教材。

包青天的黑脸造型,虽然源于戏曲的虚构,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清廉与正义的向往。它超越了历史的真实,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公平与正义。正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所说:“包公的脸是黑的,但他的心是红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