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的传奇一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的传奇一生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64H5D50556639U.html

在上海浦东新区这片如今高楼林立、繁华熙攘的土地上,一百多年前曾走出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杜月笙。从一个浦东乡下的小混混,到执掌中国最大黑帮青帮的龙头老大,杜月笙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变。他不仅与京剧名家、国学大师、政界要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以其独特的处事之道在上海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少年时代:贫困潦倒的“水果月生”

杜月笙,原名杜月生,1888年出生在上海浦东高桥镇的一个穷苦人家。母亲在他不到两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家境贫困的他不得不将刚出生的妹妹送人。父亲在他五岁时也撒手人寰,所幸继母待他不错,凑了些钱让他上学。然而在八岁时,继母也离家出走,杳无音信。此后他在亲戚家混了几年,因为受不了寄人篱下的冷落和白眼,杜月笙干脆流落街头,过着乞讨、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生活,还成了当地一帮孩子的头目。

14岁时,杜月笙看到不远处的上海滩,大城市,机会多,便独自一人去了上海。刚开始在一家水果店当学徒,杜月笙非常勤奋,练就了削梨的本领。整个梨皮可以均匀地一圈圈削下,粗细深浅如一,一刀到头不折断,人称:“水果月生”。去上海滩闯荡,机缘下成为黄金荣的一名马仔,他一改以前的恶习,逐步成为黄金荣的得力干将。 出生那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就是俗称的鬼节。 没有人能想到,这个一出生就鬼里鬼气的孩子日后会成为大上海呼风唤雨的人物。

但是他有一个恶习—赌博,为了赌私自挪用水果店的货款,以求翻本,却输了个精光。他无颜面对店老板,只好不辞而别。 杜月笙没了工作,又没钱,饥寒交迫,无依无着。 当他走投无路之时,店老板王国生找到了他。不但没有丝毫的责怪,还把他接回店内,一切如常,就和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杜月笙从小受人白眼,见惯了亲邻之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杜月笙,他见识到人性的另一个侧面,原来如此美好。 自此以后,人有困难求到他,总是尽力帮忙解决。 •

初入黑帮:崭露头角的“杜大亨”

杜月笙崭露头角的开始,起于陈世昌。经人介绍,杜月笙拜陈世昌为“老头子”,成为青帮一员。陈世昌辈分低,资质平庸,杜月笙跟了他两年,没有什么起色。他干的全都是伺候人的苦活累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给了当时名震上海的青帮大亨—黄金荣。就是在黄金荣的门下,杜月笙开始了逆袭人生。从一个黄公馆的看门小弟爬到了和黄金荣一样平起平坐的青帮大亨。

有一次,黄金荣为了试探杜月笙,赏了他两千块大洋。杜月笙领赏作揖后,乘摆渡过江至陆家嘴,把两千块大洋悉数分给底下弟兄。“我杜某乃一凡夫,承蒙诸位相助,方有今日,钱虽不多,兄弟共享。”彼时的两千块大洋,可以在上海滩买房置业。黄金荣得知此事,大惊,“小儿如此大志,恐十几年后,上海滩只知有他,不知有我了。”黄金荣猜得不错,还不到十年的时间,杜月笙三十岁时就已经威震上海滩,和黄金荣平起平坐了。之后杜月笙迅速上位,成为黄金荣身边的大红人,青帮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做事靠能力,做人靠格局。舍了钱财,换来一帮为他出生入死的换命兄弟。要想做大事,一定得有大格局。

文政兼修:黑白通吃的“杜先生”

杜月笙发迹以后重金聘请国学大师,坚持每天听报学习。有不懂之处,就详加追问,一直到弄懂为止。杜月笙一年四季身着长衫,他最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杜先生。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国学大师章太炎觉得不够文雅,遂为其改名杜镛,号月笙。还亲笔为其修订家谱,让卑微的杜月笙有了好出身。凭借对文化人的尊重,杜月笙还相继结识章士钊、杨云史等文化名流。

1930年,法商水电公司上海总部,三名员工被电身亡。工会领导了工人进行大罢工,整个法租界停水停电,乱作一团。罢工持续数天,局面一度开始失控。时任上海市长吴铁城亲自上门拜会杜月笙:“别闹太大,给个教训就行了。”杜月笙躬身抱了一下拳:“市长来了,那杜某人就豁出去一把。”杜月笙随即给阿方斯打电话:“三名死亡工人,每人补偿安顿后事。所有工人加薪一倍。”阿方斯考虑再三:“补偿可给,但薪酬只能加七成。”杜月笙说:“好,那就说定了。”杜月笙随后召集罢工领袖,询问复工条件。有的说加三成,有的说加四成,胆子大的说加一半。杜月笙一抱拳:“兄弟们不容易,杜某人没本事,没能让工资翻倍,只能给兄弟们加七成,对不住大家了,罢工期间的工资,由我来付。”这一付,就支付了30万大洋。

杜月笙一生仗义疏财,几乎买了整个上海滩的交情!之所以杜月笙在上海呼风唤雨,全仗做人做事手段。在上海滩,凡是认识杜月笙的人,几乎没有人没有接受过杜先生的帮助。从底层到商界、军界、政界都是如此。杜月笙还有个习惯,送别人钱不许第三个人在场。就是为了保全他人的面子。杜月笙常说的一句话:“锦上添花的事情让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半生荣辱:全身而退

上海沦陷后,杜月笙一直遥控指挥留守上海的门徒,配合军统的地下工作。他的结拜兄弟张啸林当了汉奸,出于民族大义,杜月笙让手下大义灭亲。1949年春,国民党在大陆垮台已成定局,杜月笙决定远离政治漩涡,选择定居香港。唯一高兴的事,他娶了冬皇之称的孟小冬。1951年的香港,杜月笙哮喘病日益加重,卧病不起。他清楚自己大限将至。在他临终前很多友人在他家帮忙善后,做遗产分配时,在金山银山里的杜月笙只有十一万美金。

杜月笙生前吸取自己的教训,对子女的教育特别严格,他所有子女中,都正直善良,真才实学,没有一人走上黑道,分布在世界各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