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温烹饪产生致癌物,专家建议改用蒸煮拌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27:2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温烹饪产生致癌物,专家建议改用蒸煮拌

现在大家都倡导在家吃饭,这样不仅安全,更是温馨。但错误的烹饪方式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如何选对烹饪方式与食用油?哪些油不推荐你吃?

烹饪中的隐藏“杀手”:油温太高

油热了、冒烟了再放菜,会危害人体健康。

  • 产生致癌物质
  • 淀粉类食物加热后,易产生属于2A类可致癌物的丙烯酰胺。
  •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加热后,易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这属于强致癌物,会在体内积累,逐渐降低免疫功能,可能会诱发身体各部位肿瘤。
  • 加热脂肪类食物时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

  • 产生反式脂肪酸
    除了精加工食品,在烹饪过程中也会产生反式脂肪酸。事实上,烹饪时食用油加热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反式脂肪酸的可能性越高。一般情况下,油冒烟时,油温多处于200℃以上,这时即使只是短时加热,也有产生反式脂肪酸的可能。

  •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 心脏病风险增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增加2%的反式脂肪酸摄入,患心脏病风险增加25%。身体的反式脂肪酸增多,会使得胆固醇增高,而会降低身体体里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促进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增加动脉硬化和血栓风险。
  • 对大脑功能不利:反式脂肪酸可能会增加大脑动脉硬化和大脑功能衰退的风险,老人摄入反式脂肪酸量大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儿童则可能增加学习障碍 。
  • 对婴幼儿发育不利:母体通过胎盘或母乳将反式脂肪酸传输给婴儿,可能会对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要控制炒菜时的油温,还需要关注烹饪方式的选择。

如何选择正确的烹饪方式?

建议选择蒸、煮、拌的方式进行烹饪。选择炒、炸的烹饪方式时可注意以下建议:

  • 炒菜:热锅冷油、大火快炒,家中最好有一个能测油温的金属温度计,别等到油冒烟再放菜;炒之前可以先将食物焯水到半熟,以此减少高温烹饪时间。
  • 煎炸食物:将食物煮熟后,可以缩短炸的时间,每次都用新鲜的油。

如何选择食用油?

食用油里99%以上的成分都是脂肪,脂肪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酸上。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后者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学上讲,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多的油相对更健康。

不同种类的食用油适用于不同的烹饪方法,比如凉拌、煎炸或避免高温爆炒。当油温控制在140℃以下时,基本上各种油都是安全的,更高的温度则因油而异。

这3种油真的要少吃

  • 开封时间过长的油:开封时间过长的食用油会与空气发生氧化,加速食用油变质,所以每次用完油都要盖好。并且食用油开封后,最好在3个月内吃完。
  • 反复煎炸的油:反复煎炸的油容易产生致癌物,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对健康不利。
  • 一些小作坊的“自榨油”:自榨油有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的风险。一方面,这些自榨油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已经发霉、变质的;另一方面,小作坊生产环境较差,机器也比较脏,生产出来的自榨油没有经过精炼,无法彻底除掉杂质和有害物质。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