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部看了就让人心情好的电影,重温多少遍也不会腻
10部看了就让人心情好的电影,重温多少遍也不会腻
在生活的疲惫与喧嚣中,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些温柔的力量来抚慰心灵。电影,作为现代人重要的精神食粮,总能在我们失落或烦闷时,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以下是10部能够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电影,它们或讲述一段美好的友谊,或描绘一个温暖的故事,或展现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每一部都值得你细细品味,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舒展。
《查令十字街84号》
Charing Cross Road
导演:大卫·休·琼斯
这是一部爱书人的电影,改编自同名书籍的真实故事,无论情节还是画面都给人美好而温馨的感觉。性情古怪的女作家海莲·汉芙(Helene Hanff)在浏览报纸时,偶然发现了一则售卖绝版书的广告——来自坐落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她抱着试探的心态向书店求购,不仅很快收到了她苦寻良久的珍品书籍,还与书店老板弗兰克开启了长达20年的书信来往。弗兰克为海莲四处奔波收购书籍,他们互赠礼物、照片,并彼此分享读书心得,交流文学观念,两人成为终生不渝的精神至交。
整部电影对原著几乎没有作任何大的改动,甚至连演员的独白皆是原信再现。富有文学气息的基调,彼此来往的书信构成了该片的叙事关系,而汉芙与弗兰克建立起来的友谊,也从来没有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消磨淡忘……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
The Guernsey Literary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导演:迈克·内威尔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战争、好书和好朋友的电影,改编自安妮·巴罗斯和玛丽·安·谢弗的同名小说。影片故事发生于二战后,讲述了作家朱丽叶·艾什顿与“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之间相互了解并熟知的故事。
朱丽叶曾经的藏书《伊利亚散文随笔》在二战中几经辗转,流落到根西岛。这本书的新主人道森·亚当斯,按照朱丽叶留在书上的地址写信给她。随后两人展开了真诚、频繁的通信往来。直到朱丽叶启航前往根西岛,她发现那个美丽的小岛、那种悠闲缓慢的生活、那些质朴地热爱着文学又亲如家人的俱乐部成员,以及温和而富有责任感的道森,都令自己深深着迷……
这部电影以温暖幽默的方式,分享了爱书人士和文学爱好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又以一帧帧温馨美好的画面,吸引着那些喜欢古朴英国乡村环境的朋友。
《留校联盟》
The Holdovers
导演:亚历山大·佩恩
《留校联盟》就像一份在圣诞钟声敲响前,提前备好的治愈人心的礼物。影片没有陷入传统的叙事套路,而是讲述了一个满是缺点的古怪老师和一个问题少年,在相互较劲中逐渐和解与救赎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1970年圣诞节前夕,不太受欢迎的老师保罗、捣蛋鬼学生安格斯和失去孩子的学校厨师长玛丽三位失意者留守在学校。在皑皑白雪的圣诞节,看起来冰冷又古老的寄宿学校,三个“没有家”的人不情愿地在一起过节,却慢慢敞开心扉,分享了彼此内心的秘密,互相作伴,彼此安慰,也逐渐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随着主人公们彼此靠近,影片画面也愈发有节日气氛和人情味。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La tête en friche
导演:让·贝克
这部有着浓厚法式风情的影片,用散文式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段关于阅读与成长的温情故事,完美地将其中涵括的智慧、友情和人生观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影片中的基曼,是一名外表粗犷而内心细腻的50岁男子,承受着生活重压下的苦楚。直到在公园偶遇九十岁老太太玛格丽特,他的世界发生了改变。玛格丽特以书籍为桥梁,引领基曼走进了知识的海洋,让他逐渐敞开心扉,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部电影展现了一段不太寻常的友情:不受年龄、社会地位和智力的制约。基曼和玛格丽特之间的交流充满温情与幽默,并不断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爱与书籍可以将我们拉出深渊,支持着我们前进。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Begin Again
导演:约翰·卡尼
格雷塔抛弃一切跟随男友戴夫来到美国纽约,希望实现他们的音乐和爱情梦想,没想到在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后,戴夫果断抛弃了格雷塔,留下她一人苦苦挣扎。命运让她碰到了另一个失意的人,思念前妻、女儿又正处于叛逆期的音乐制作人丹。
在酒吧里相遇后,两人开始共同合作。丹帮助格雷塔打造专辑,带她在地铁站、天台顶、小公园尽情歌唱。格雷塔也帮助丹去开解叛逆的女儿,让父女之间打开心结。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也逐渐重拾对生活和音乐的热爱。整部电影最精彩之处,在于通过音乐的途径呈现出一个有梦想内核的故事,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美国情人》
Mistress America
导演: 诺亚·鲍姆巴赫
这是一部有关纽约和女生情感的电影。厌倦了一成不变生活的女大学生特雷西,一心憧憬纽约“繁华自由”的生活,直到她联系上同父异母的姐姐布鲁克,两人见面后竟然出奇地合拍,她们一起参加聚会、结交朋友,肆意挥洒青春……
在特雷西心中,布鲁克就是她想要成为的那种“美国女孩”。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特雷西逐渐发现:自己心中崇拜的“美国情人”实际上没多少钱、情感生活一团糟、关键时刻嘴巴会变笨……看起来个性、聪明且时髦的都市女性却“一事无成”。
影片直到最后也没有给出明确的人生答案,深深地体现出年轻人在初登社会时的挣扎与迷茫,也同样显露出纽约客漂泊异乡时反复横跳的幸福与惆怅。
《乐高大电影》
The Lego Movie
导演:菲尔·罗德/克里斯托弗·米勒
影片讲述了在乐高世界中,一位十分普通的建筑工人艾米特,因意外成为“天选之人”,与巫师维特鲁威和狂野妹一行人对抗策划可怕阴谋的商业之王的故事。
片中,乐高世界是依附于现实世界打造的,前半部分讨论了秩序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后半部分人类父子角色登场,父子俩对待玩具的不同态度也对应了乐高们的理念之争。最后,父子之间隔阂消除的戏份也令人为之动容。
这部影片整体画面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人物、楼房、汽车,到水、枪弹火花和爆炸效果,全部由乐高积木构建而成,展现出制作团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落魄大厨》
Chef
导演:乔恩·费儒
《落魄大厨》讲述了曾经充满创意和烹饪天赋的大厨,妥协于平庸保守而遭致舆论抨击并卷入骂战丑闻,在事业和家庭迎来双重低谷时,开启了一趟美食与人生的双重探寻之旅,重新找回自我、美食和人生真谛的故事。
影片以励志轻喜剧作为外衣,嵌套了一个公路片的内核,并填充了丰富缤纷的美食镜头和桑巴风格的配乐,多了几分令人赏心悦目的浪漫主义色彩。情节上,电影同时展现出的父子、夫妻、朋友之间不同的爱,也重燃了观众对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希望。
《海盗电台》
The Boat That Rocked
导演:理查德·柯蒂斯
《海盗电台》的故事脱胎于英国“垮掉的一代”的真实故事,讲述了1966年,一群以摇滚乐为精神食粮的人们如何驾驶一艘船勇敢出航,向全英国发送自由的音乐、唤醒迷茫人群的故事。
片中同样浪漫的,还有无处不在的复古考究的气味:随处可见的披头士发型,双排扣塑身套装和丝巾,咖啡色的夹克……每一处细节无不在向摇滚致敬。片中还将英式幽默展现得酣畅淋漓,时而冷幽默,时而重口味,配合几十首摇滚金曲,轮番“轰炸”观众的听觉与视觉,展现出一个无政府主义下肆意洒脱的微型世界。
《给鲍比·朗的情歌》
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
导演:珊妮·盖博
18岁的高中辍学生帕斯林搬到已故母亲的房子,却意外发现一位落魄文学教授鲍比·朗和他的学生兰森住在那里。几次对抗后,三人暂时居住在一起,从鲍比·朗的口中,帕斯林听到许多母亲的过去,也让她找到母亲生命中的情歌都是写给谁的。
全片没有接连的高潮情节,导演珊妮·盖博凭借独特的特写镜头,将角色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精准呈现,并运用明亮色彩和光影的对比,展现出角色心里的理想和渴望。另外,该片还恰到好处的借助音乐与情节亲密相连,传递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一段真实生动的生活历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