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先驱——严修
中国现代教育先驱——严修
严修(1860—1929),字范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被誉为“南开校父”。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严修出生于直隶天津(今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他早年入翰林,曾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辞职返乡,投身新式教育事业。严修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包括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先河。
教育改革的先驱
严修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培养实用人才。他在贵州学政任上大胆变革教育,提倡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并上书皇帝开设“经济特科”,强调只要有真才实学,不必经过科举正途,也可量材取用。这一主张是自隋朝实行科举以来的巨大突破,震动朝野。
创办南开学校
严修最重要的教育贡献是在20世纪早期,与张伯苓一起创办了南开学校。南开学校由男中部(即1904年成立的南开中学)、大学部(即191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女中部(即1923年成立的南开女中)、小学校部(即1928年成立的南开小学)组成,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教育系统。
南开学校学习和借鉴以科学、民主为旨趣的西方教育精神,密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主张德、智、体、美四育并进,强调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格教育,注重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了“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和“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以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代表的一大批人才。
倡导女学
严修是中国近代倡办女学的先行者之一。1902年,首先在自己家中办起严氏女塾,开创了天津女子教育的先河。1905年,他又参照日本的模式创办了严氏蒙养园(幼儿园)。这是中国最早的私立幼儿园之一。同年,严修还开办了“保姆讲习所”。这是全国最早培养幼儿师资的学校,为京津培养了第一批幼师人才。
社会文明的进步
严修不仅在教育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还积极倡导社会文明进步。他反对嫖娼、征妓、纳妾等社会不良习染,提倡戒烟戒赌,反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都是开风气之先河,至今也有现实意义。
1929年3月14日,严修在天津病逝,享年69岁。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开校友捐款,在南开中学建“范孙楼”,并塑造了铜像。1992年,南开大学又塑铜像于校园,以此来纪念严修一生矢志新学的功绩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