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饮食6大建议 营养师:补充蛋白质 预防肌肉流失
肌少症饮食6大建议 营养师:补充蛋白质 预防肌肉流失
肌肉状态可预测骨质密度,《国际骨质疏松症》期刊表示,多数人的肌肉量在40岁开始下降,60岁以上髋部骨折的患者有21%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因此,人体需要更多营养素维持健康,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缺乏这些营养素可能导致肌肉状态不佳,甚至出现肌少症或骨质疏松等疾病。《Hello医师》为大家整理肌少症饮食的6大原则,同时介绍预防肌少症的饮食和运动建议,帮助您成功远离肌少症!
肌少症饮食原则:6大营养关键帮助增强肌力
根据研究,40岁以后,每10年流失高达8%的肌肉量;当人体肌肉流失,不仅会影响体态,连日常活动如爬楼梯、抬东西或甚至是走路,都会变得有困难。预防肌少症和肌肉状态不佳的关键,在于运动及摄取充足且均衡的营养,以避免身体消耗肌肉作为能量来源。以下介绍预防肌少症和减少肌肉量流失的6大饮食原则:
1.热量
摄取足够的热量,才能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若摄取不足反而会造成肌肉流失。此外,长期蛋白质、热量摄取不足会造成脂肪组织与肌肉组织耗损,导致肌肉量、体重的减少。
2.蛋白质
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关键,根据体重的不同,一般成人每日建议摄取1.2~1.5克的蛋白质,然而,摄取蛋白质不仅需重「量」也要重「质」。优质蛋白质食物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比例好、易为人体消化吸收。此外,所含的量也必须足够才可以,更进一步,甚至要考虑,食物其他成分对身体的影响,如胆固醇含量等。因此,判断食物所含蛋白质营养价值之优劣时,「质」与「量」必须同时考虑。
3. 钙质
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指出,成人每日建议摄取1.5杯乳品,钙质有助于保护肌肉组织并维持骨骼健康;对于乳糖不耐症者,可尝试少量的优酪乳或可饮用市售的营养品作为补充,其他补钙食物包括豆腐、豆干、小鱼干、毛豆、黑芝麻和杏仁等。
4.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促进钙质吸收,维持肌肉健康,每日建议摄取量因人而异,但一般成人需要大约2000国际单位(IU);71 岁及以上的长者则建议每日最多600~800国际单位(IU);最好的维生素D补充来源就是晒太阳,此外,饮食方面,也可多摄取富含脂肪的鱼(如鲑鱼、鲭鱼和鲨鱼)、蛋黄或市售添加维生素D的食品(如牛奶和柳橙汁)。
台湾家庭医学医学会表示,维生素D在维持肌肉功能、强度及身体功能表现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年长者血液中的维生素D若偏低,其肌肉质量、强度及生理功能表现通常也较差,且有较高风险发展为肌少症;维生素D虽然能从饮食摄取,但想获得足够的量还是得透过适当日晒。
5. 不饱和脂肪酸
若脂肪摄取不足,会使体内激素不平衡,进而影响肌肉的生长、骨质密度及脂肪的分布;因此,日常摄取油脂可选择「不饱和脂肪酸」较高的油类,像是橄榄油、玄米油等,此外,也可适量摄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酪梨、坚果或鱼类等食物。
6.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供应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足时,身体会改利用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使蛋白质无法进行修补的功能;摄取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摄取不足则会影响能量供应和代谢。碳水化合物来源包括淀粉类食物(米饭、面食、马铃薯等)、乳糖、果糖等;建议摄取量根据个人热量需求,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6~68%,宜选择多糖类食物而减少精制糖类的摄取。
肌少症饮食营养不偏废 营养师:均衡饮食搭配优质蛋白质
许多人以为清淡饮食,即只吃菜不吃红肉有助于养生健康,营养师呼吁,充足且优质的蛋白质摄取更能有效促进肌肉合成;另外,也提醒蛋白质摄取不足时,会造成容易疲倦、抵抗力减弱;因此,无论是否有肌少症,都需要维持均衡饮食。
肌少症该怎么吃?肌少症饮食菜单的6大类食物建议
肌少症的熟龄者可参考卫福部针对成年人、熟龄者所推出的「我的餐盘」(如下图),这是依据「每日饮食指南」演变而来,以2000大卡的建议热量为基础,将6大类食物的种类及建议摄取份量图像化,并搭配口诀,方便民众记忆,民众可依照「我的餐盘」口诀,挑选正确6大类食物,并吃足建议的份量,以达到均衡营养的目标。
资料来源: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
食欲不振者,可适时摄取口服均衡营养补充品,预防肌少症
步入40岁后,有些人身体机能开始下滑,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而影响营养吸收,进而暴露在肌少症高风险中;营养师建议,均衡饮食是延缓肌肉流失的首要原则;日常生活中,如果想更便利摄取均衡饮食,也可以在医师或营养师的建议下,搭配均衡营养品帮助补充不足的营养缺口。
参考文献:卫福部「国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取量」第八版
选择优质的均衡营养品2大关键 - 配方符合科学根据+医学实证
选择优质的营养品对预防肌少症至关重要,建议选择配方有科学依据且三大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比例符合卫福部摄取建议量的产品,这样可以确保符合国人的营养需求。
此外,应提供好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帮助促进肌肉生长和增强体力,同时提升人体的保护力,并视需求可选择添加有膳食纤维的营养品,以维持消化道机能、帮助排便,改变肠内菌叢生态;同时,产品应有医学实证和相关临床研究佐证支持,甚至登上国际医学期刊才有保障。目前市面上也有口味多元化的均衡营养品如原味、香草、草莓风味等,提供了每日补充营养的多样选择,摄取时也不易产生腻感。
想预防肌少症 除饮食外也要搭配增强肌力的运动训练
肌少症饮食首先要补充足够的热量及优质蛋白,减少蛋白质耗损,其次就是透过运动增加肌肉及延缓肌肉量的流失,因此,对于肌少症熟龄者来说,适当的运动也是必要的,建议可选择结合阻力运动和有氧运动的训练计划,以达到全面的肌肉维持和增强效果:
阻力运动
对肌肉的帮助:阻力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维持肌肉量,促进肌肉生长和预防肌肉流失。运动项目举例:举哑铃、使用弹力带进行运动、握推等重量训练,如俯卧撑、深蹲等。
有氧运动
对肌肉有帮助的有氧运动可以提升心肺功能,增强肌肉耐力和代谢能力。建议项目包括:游泳、健走、骑自行车、慢跑等有节奏性的运动,如跳绳或有氧舞蹈等。
有肌肉流失困扰的族群,建议可通过饮食营养和适度运动来改善;对于肌少症的熟龄者,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可维持良好的肌肉量,若想改善肌肉流失并预防肌少症,可选择专业医师或营养师推荐的营养品,并搭配日常饮食进行调整,透过饮食和运动,维持健康的肌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