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内宽与第五十五师团:同古保卫战中的关键角色
竹内宽与第五十五师团:同古保卫战中的关键角色
1942年3月,缅甸南部小镇同古(东吁)成为了中日两军激烈交锋的战场。中国远征军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率领9000余名官兵,面对数量是自己4倍的日军,坚守阵地长达12天,最终成功突围。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精神,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国际主义和民族牺牲精神。
这场战役的对手,正是由竹内宽中将指挥的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竹内宽,这位出生于1889年的日本陆军将领,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和陆军大学校第31期,长期在各类军校担任教官。1940年3月,他被任命为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官,在任期间以疯狂镇压东北民众的抗日活动而臭名昭著。
1941年4月,竹内宽接替石本寅三出任第五十五师团长。该师团以第十一师团留守部队为基础,采用三联队制,下辖步兵第112、143、144联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兵等支援部队。师团司令部直属川岛吉藏大佐的骑兵第55联队,配备轻型战车和装甲车;宇贺武大佐的山炮兵第55联队,配备“九四式”山炮27门;以及工兵、辎重兵等部队。
1942年1月初,竹内宽率领第五十五师团主力从缅甸毛淡棉港登陆,与樱井省三的第三十三师团相互协同,兵分两路向缅甸南部进攻,并于3月8日占领首都仰光。随后,第五十五师团继续向北推进,于3月19日开始向东吁(同古)方向攻击前进。
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光至曼德勒铁路的重要枢纽。戴安澜的第二百师于3月7日赶到同古,接替英缅军的防务。从3月19日开始,竹内宽命令小源泽幸藏大佐的步兵第112联队率先向同古发起攻击。3月20日,宇野节大佐的步兵第143联队也加入进攻行列,双方在同古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戴安澜将军指挥第二百师官兵奋勇抵抗。该师曾在昆仑关与日军第五师团激战,并取得了昆仑关大捷。此次孤悬海外孤军作战,战场形势异常严峻,戴安澜决心率全师与同古共存亡。他在营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由步兵指挥官替代,各级照此办理。”
双方激战至3月25日拂晓,日军已经从南、西、北三面包围同古。戴安澜命令收缩外围并加固工事。战至28日夜,日军的小股部队突袭第二百师师部,戴安澜亲自抄起冲锋枪与日军激战通宵,直到援兵赶到,才将这一小股日军击退。
由于英缅军的消极怠战,中国远征军主力未能按原定计划抵达同古前线。戴安澜的第二百师孤军苦战12天之久,已经伤亡2000余人,在内缺给养弹药和外无援兵增援的情况下,困守同古孤城,面对数倍日军的围攻,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3月29日夜,第二百师终于突围成功。当3月30日拂晓,最后一批掩护部队安全渡过皮尤河之后,进攻的日军才发现同古已是一座空城。
日本防卫厅在战后编撰的史料中记载:“同古攻略战历经四天结束,师团于三十日占领同古城。”然而,这一记载显然低估了中国远征军的顽强抵抗。事实上,第二百师在同古保卫战中歼敌5000余人,创造了中国军队在海外战场上的辉煌战绩。
同古保卫战不仅考验了双方的战略战术,还深刻影响了整个缅甸战场的局势。尽管第五十五师团在战术层面表现出一定能力,但其侵略行为给中国和东南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历史铭记其军事行动的同时,也应反思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