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最新研究:纳豆激酶能改善颈动脉斑块,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带来新希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最新研究:纳豆激酶能改善颈动脉斑块,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带来新希望

引用
中国网
10
来源
1.
http://health.china.com.cn/2024-12/27/content_43000061.htm
2.
https://www.yicai.com/news/102052250.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242262
4.
https://gdkfq.ezhou.gov.cn/qycpzsc/djk/202305/t20230516_549125.html
5.
https://www.foodwake.cn/supplement/211
6.
https://www.yangzijiang.com/Innovate/Product/Health_Product
7.
https://stcsm.sh.gov.cn/zwgk/tzgs/gsgg/bsgsgg/pszjgb/20240407/a8dfe6e8b59642928497bce870ddf779.html
8.
https://cjm.dmu.edu.cn/article/doi/10.13381/j.cnki.cjm.202403020
9.
http://www.slek.com.cn/Brand5837/
10.
https://cn.iherb.com/blog/nattokinase-benefits-and-supplements/1883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头号杀手,而血栓则是引发心梗、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元凶。近年来,一种源自日本的传统发酵食品——纳豆,因其富含的纳豆激酶而备受关注。纳豆激酶是一种强效的溶栓物质,能够直接分解血栓,改善血液流通,为心血管健康带来新的希望。

01

纳豆激酶:溶栓界的“神奇酶”

纳豆激酶是在大豆发酵成纳豆的过程中,由纳豆菌分泌产生的一种蛋白分解酶。从1980年首次被人类发现到现在,纳豆激酶依然是人类目前已知的一种可安全、高效溶解血栓并兼具降压、抗凝等功效的非药物的神奇物质。血栓是在血管管腔内形成的一种部分或全部堵塞血流,继而引发致死、致残率极高的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凝块或团状物。在纳豆激酶被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依靠尿激酶、阿替普酶等传统溶栓药物对付这种血凝块。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不小,所以只能用于中风、心梗的临床急救,无法提前用作临床干预。

纳豆激酶的作用机制独特,它不仅能够直接消化纤维蛋白,减少血栓形成,还能通过代谢产物中的生物活性肽来降低血压。这些活性肽具有ACE抑制潜力,能够降低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II,从而有效控制血压。此外,纳豆激酶还能代谢成生物活性肽,这些肽类物质具有ACE抑制潜力,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

02

26年临床研究:功效与安全性的双重验证

自1998年在日本上市以来,NSKSD纳豆激酶已经在全球推广了26年,并进行了多项人体临床研究。研究发现,纳豆激酶能够抑制血小板凝固、预防血栓形成,并且对心血管疾病人群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中国,NSKSD纳豆激酶于2010年正式进入市场,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和功效。这些信息对于了解纳豆激酶的临床研究和应用非常有帮助,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03年,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和日本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疑难疾病治疗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NSKSD纳豆激酶首例人体临床研究成果,即纳豆激酶抑制血小板凝固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临床试验在日本药学会第123届年会上发布,且连续发布了三届。据悉,日本药学会成立于 1880年,是日本最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该学会的首任会长是东京大学化学教授长井长义博士,他因发现麻黄素而享誉世界。也正是因为这个临床成果及其发布背景,NSKSD纳豆激酶一时为各国所瞩目。我国的人民日报也以《纳豆激酶可溶化血栓》为题进行了实时报道。纳豆激酶由此开始进入国人的视野,一个新兴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的孕育成长。

在首例人体临床研究成果的推动下, NSKSD纳豆激酶成功的从日本本土走向了世界。作为针对血栓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功效成分,人们对纳豆激酶研究与探索的热情方兴未艾。截止目前,以NSKSD纳豆激酶为样本所开展的各类人体临床研究不下二十项。在进一步论证其安全性以及溶栓、降压、抗凝等功效的同时,还发现了NSKSD纳豆激酶能够增强NK细胞的活性,抗血管炎症,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改善微血栓等功能。

2010年,纳豆激酶单粒活性含量及人体吸收利用度双高的NSKSD纳豆激酶正式进入中国。自此结束了中国市场光有纳豆激酶产品概念及纳豆初级加工产品,而无真正纳豆激酶产品的历史。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尤其是中风后遗症患者也首次切身体会到了“纳豆激酶可溶化血栓”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为了回应NSKSD纳豆激酶既往开展的临床研究都是以他国人群为对象,其所揭示的功效是否也会在身体禀赋、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诸多不同的国人身上体现出来这一普遍关切,在进入中国的第9个年头,由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北京临床营养专委会等3家学术机构,联合国内20家医院的30多位知名医学专家,在中国核心期刊《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临床杂志,联合发表了第一份《纳豆激酶在血管病危险人群应用的专家建议》。从医学专家的专业视角,明确建议应用NSKSD纳豆激酶。

2021年起,由NSKSD纳豆激酶中国总部日生研生命科学(浙江)有限公司发起,先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NSKSD纳豆激酶在心脑血管高危人群等应用的多项人体临床研究。由此正式启动了以中国人群为对象的人体临床研究工作。

2023年12月1日,在横跨了整个新冠周期后,NSKSD纳豆激酶在中国的首例人体临床研究成果正式在杭州发布。这项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完成的人体临床研究,在科学论证纳豆激酶溶栓、降压与抗凝等作用与功能同样也能在中国心血管疾病人群身上体现出来的同时,还有意外收获。长久以来,动脉粥样硬化一直被认为不可逆转,尤其是危险程度更高的颈动脉斑块犹如狗皮膏药,一旦粘上就是后半辈子的事,然而,以NSKSD纳豆激酶为样品的纳豆激酶中国首例人体临床研究表明,服用90天NSKSD纳豆激酶(8000FU/d)后,受试者颈动脉斑块和增厚中膜的改善率高达46.7%和42%。如果长期服用的话,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期待。

2017年1月20日,欧洲食品安全局在给NSKSD纳豆激酶出具安全认证时指出,35岁以上健康人群也可从纳豆激酶的长期服用中受益,但在NSKSD纳豆激酶的实际推广过程中,主流的消费人群还是中风、心梗后以及身患三高的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这些人群的整体年龄远大于35岁。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达40%,颈动脉斑块的检出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中风、心梗这一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已经形成,所以从颈动脉斑块入手才能真正实现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关口“前移”,而NSKSD纳豆激酶中国首例人体临床试验成果的发布则为关口前移提供了难得的临床研究依据,其应用人群则首次无限接近于欧洲食品安全局提出的35岁标准。

去年,由卫健委牵头联合13部门制定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明确提出在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综合评估的同时,开展覆盖35岁以上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监测。

我国是心脑血管疾病大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同样也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成效。

2024年3月,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物《健康管理蓝皮书》(2024版)隆重发表“心血管健康与纳豆激酶应用专家指引”(p381-399),由34位国内知名的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充分肯定NSKSD纳豆激酶的功效科学性和应用安全性。

在应用推荐建议中写道:纳豆激酶作为纳豆中的活性成分,在具有安全性的同时,还有纤溶、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辅助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方面的作用,具有作用全面、安全有效、可以口服等优点,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肌梗死、脑梗死这类血栓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03

亿清源纳豆粒:科学配比,双重保障

亿清源纳豆粒采用优质纳豆粉和红曲粉作为主要原料,每100克含有150毫克洛伐他汀,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这种科学配比不仅发挥了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还通过红曲粉中的洛伐他汀进一步调节血脂水平,双重作用于心血管健康。

亿清源纳豆粒适合血脂偏高的人群,推荐每日服用2次,每次3粒。其科学依据充分,经过多项临床研究验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4

使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虽然纳豆粒具有显著的健康功效,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适量食用:每天30-100克为宜,每周至少4天,晚餐时食用更佳。
  2. 禁忌人群:肾病、痛风患者及伤口未愈合者应避免食用。
  3. 个体差异: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合理纳入饮食计划。

纳豆粒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守护心血管健康的明智之选。它富含的纳豆激酶和红曲粉,通过科学配比和临床验证,为预防血栓、调节血脂提供了双重保障。然而,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平衡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享受纳豆粒带来的健康益处的同时,也要注重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共同守护心血管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