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少年抑郁复学难,家长和教育者怎么办?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39: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少年抑郁复学难,家长和教育者怎么办?

近年来,青少年因心理问题休学后再复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面对这一难题,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介绍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帮助青少年顺利复学并促进其心理健康恢复。从了解抑郁、识别早期迹象,到寻求专业帮助、提供家庭支持和学校的支持,再到逐步复学和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的关注和耐心的努力。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暖、包容的成长环境。

01

破除谣言,正确认识抑郁症

首先,我们需要破除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一些谣言。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权威数据,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只有2%左右,而非网络上流传的15%-20%。这一数据提醒我们,抑郁症虽然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心理健康问题,但并非像某些传言所说的那样普遍。正确的认知是科学应对的第一步。

02

抑郁症如何影响学业?

抑郁症对青少年的学业影响是多方面的。以小鱼和小浩为例,他们都是在初中阶段开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小鱼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情绪波动大,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成绩也随之滑坡。小浩则因为母亲去世的打击,出现了持续的情绪低落,学习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记不住东西,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下滑……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少心理科病区主任汪鲁刚指出,患上抑郁症等情绪病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社交往往会陷入“恶性循环”。学习方面,抑郁的孩子会精力不足,总是感觉很疲劳,还会有睡眠问题,导致记忆力、专注力都下降,成绩也随之滑坡,陷入“无动力-成绩下降-学习吃力-厌学”的下滑曲线。社交方面,抑郁的孩子,会出现动力不足、兴趣减退,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之后又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如同学,产生自卑、自责情绪,不自觉地远离同学、朋友,随着时间推移、症状加重,孩子有可能会感觉被其他人孤立,进一步陷入社交困境。

03

家庭支持:理解和接纳是关键

在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和复学过程中,家庭的支持至关重要。王莎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作为一位全职妈妈,她竭尽全力照顾女儿魏莱,但面对女儿日益严重的病情,她感到无助和绝望。她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心理咨询、住院治疗,甚至将女儿送入封闭式“心理教育”机构,但效果都不理想。最终,她意识到,真正的改变来自于理解和接纳。

专家建议,家长应该:

  1. 倾听和支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情感。
  2. 鼓励积极活动: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艺术等活动,以提升情绪。
  3.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避免过度压力。
  4. 科学认知:正确理解抑郁症,避免将其简单归结为“想太多”或“太脆弱”。

04

学校和社会:构建支持系统

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教育部印发的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强调了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致力于探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了相应指导规则。这些措施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配备专业心理教师: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课程和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4.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05

复学准备:循序渐进是关键

对于抑郁症青少年来说,复学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过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少科主任周燕玲建议,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以情绪问题为主,并不会像精神分裂症那样造成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所以,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等情绪问题对学业的影响是阶段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准备,孩子是可以回学校的。复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病情稳定:至少稳定三个月至半年。
  2. 生活作息规律:能够适应学校的节奏。
  3. 学习状态恢复:通过自学或上网课等方式找回学习状态。

在复学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如果发现学生难以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专注于健康生活和兴趣培养,逐步过渡到学业。

06

实用建议:从当下做起

一位成功帮助女儿走出抑郁症阴影的家长分享了她的经验:不要与症状进行对抗,而是要专注于当下的时刻。女儿是一个敏感的人,每天都面临大量的负面情绪,这不仅加剧了她身体的躯体反应,还增加了我们对这些症状的关注,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要与症状对话,而是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当下,最好能找到一项自己热爱的活动来占据自己的注意力。

最后,面对青少年抑郁症,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这不仅需要专业的治疗和科学的方法,更需要我们用爱和理解去陪伴他们走过这段特殊的旅程。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希望的成长空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