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性泉教授揭秘:血塞通如何守护心脑血管?
赵性泉教授揭秘:血塞通如何守护心脑血管?
近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七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分享了关于泛血管疾病诊疗的优化策略。其中特别提到了血塞通作为一种多靶点药物,其在改善心脑血管健康方面的独特优势。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血塞通源自植物三七的提取物,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功效。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血塞通能够通过抗血小板、抗氧化等多种机制,全面改善心脑血管健康。
血塞通的多靶点作用机制
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血塞通软胶囊在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结局方面获得了重要证据。研究显示,血塞通能够通过多靶点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体包括:
抗血小板聚集:血塞通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抗氧化应激:血塞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脑细胞的损伤。
促进神经保护:研究发现,血塞通能够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调节炎症反应:血塞通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脑组织的炎症损伤。
临床研究证实疗效显著
首都医科大学吉训明院士团队开展了一项大型、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血塞通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该研究纳入了3072例符合条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配接受血塞通软胶囊或安慰剂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在3个月时,血塞通组实现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9.3% vs 82.4%)。此外,血塞通组和对照组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1.0% vs 1.1%),表明血塞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为血塞通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重要选择
脑卒中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防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脑卒中疾病负担仍呈现出持续增加、低收入群体快速增长、地域和城乡差异加大以及年轻化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医药防治脑卒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最新发布的《脑卒中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2023版)》将血塞通纳入推荐用药,强调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的重要地位。
该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的主委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牵头制订,经过严格的循证医学评价和专家共识过程,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具体的指导。
展望:降低脑卒中负担的新希望
赵性泉教授指出,血塞通不仅适用于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还能在整体上提升患者的血管健康水平。随着对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的深入研究,血塞通有望在降低脑卒中死亡率、复发率和残疾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随着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的不断优化,血塞通等中药制剂将为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注入新的动力,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