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食品添加剂,将被大范围禁用!面包糕点中普遍存在,还能放心吃吗?
这种食品添加剂,将被大范围禁用!面包糕点中普遍存在,还能放心吃吗?
近期,一种广泛应用于面包、糕点中的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即将被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限制使用。这一变化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详细解读脱氢乙酸钠的性质、用途及其安全性,并介绍食品企业可能采取的替代方案。
脱氢乙酸钠是什么?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属于低毒高效的广谱性防腐剂,对霉菌、酵母菌、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与苯甲酸钠、丙酸钙和山梨酸钾等其他防腐剂相比,脱氢乙酸钠适用范围更广,抑菌效果受酸碱度影响较小,在pH值4至8的范围内都表现出较强的抑菌能力。由于价格低廉,脱氢乙酸钠在食品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中,因其高含水量和松软质地容易滋生细菌,商家通常会添加脱氢乙酸钠以延长保质期。
“新国标”为何做出调整?
脱氢乙酸钠自1998年被列入食品添加剂名单以来,已沿用26年。然而,随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发布,我国对其使用范围与用量均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制。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烘焙产品的消费量明显增加,需要考虑某种食品添加剂在累积后是否可能超过安全限值。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对脱氢乙酸钠进行了毒理学评价,发现其在一定剂量下经口暴露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根据新标准,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淀粉制品、面包、糕点、焙烤食品馅料等食品中的使用规定已被删除,同时在腌渍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从1克/千克降至0.3克/千克。这些调整是基于毒理学数据进行的正常标准更新。
那么,为什么“新国标”还允许在腌渍蔬菜中使用脱氢乙酸钠?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日常饮食中占比不大,在规定标准内使用是安全的;另一方面,脱氢乙酸钠的防腐效果显著,尤其在肉制品、豆制品中的抑菌能力优于常用的山梨酸钾。
过渡期内含脱氢乙酸钠的烘焙食品还能继续食用吗?
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即将实施的“新国标”,都对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有严格规定。只要食品生产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合规添加脱氢乙酸钠,生产出的产品在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动物实验显示,脱氢乙酸钠造成器官损伤需要长期大量摄入,而日常摄入量远低于实验中的有害剂量。因此,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脱氢乙酸钠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小,风险较低。在“新国标”实施后,这一风险将进一步降低。
食品企业可能使用哪些防腐剂进行替代?
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批准使用的防腐剂共有25种。对于烘焙制品而言,当前比较常用的替代品包括丙酸及其钠盐、钙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乳酸链球菌素和ε-聚赖氨酸等。其中,乳酸链球菌素与ε-聚赖氨酸是微生物发酵产物,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属于当下热门的生物防腐剂,安全可靠。
防腐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防止食品变质,减少食品浪费,保障食品安全。消费者一方面可以关注食品标签,了解所购食品的成分;另一方面应均衡饮食,多样化选择食品,减少单一食品的摄入量,降低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