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债务危机再发酵,金谷信托爆雷不断
碧桂园债务危机再发酵,金谷信托爆雷不断
近日,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计划减少最多116亿美元债务,债务延期最长至11.5年,并将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每年约6%降低至每年约2%。这一消息不仅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也折射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和信托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碧桂园债务重组方案要点
根据碧桂园最新公告,此次重组提案针对公司在现有债券债务、现有银团贷款债务以及由本公司借入或担保的若干其他贷款融资(统称“范围内债务”)下的境外债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就境外债务而言,碧桂园应占有息负债总额(不包括应计利息)约164亿美元,其中包括现有债券债务的未偿还本金额约103亿美元、现有银团贷款债务的未偿还本金额约36亿美元、股东贷款的未偿还本金额约11亿美元及其他有担保及无担保债务的未偿还本金额约14亿美元。
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显示,重组提案拟给予范围内债务的持有人/贷款人(统称“债权人”)5个经济选项,以将其范围内债务转换为现金(通过要约回购)、强制性可转换债券、不同票据及/或贷款融资。具体来看,选项1:将债权转换为现金。在重组生效日将债权人所持相关范围内债务通过要约回购出售予碧桂园,以换取现金,价格较此前范围内债务的面值存在折让,最少要削减90%的本金。选项2: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即100%股权化,最终到期日为2025年6月30日(参考日期)后3.5年。选项3:强制性可转换债券+替换部分新债券,实现67%股权化,最终到期日为参考日期后7.5年。选项4:替换新债券并削减本金35%,最终到期日为参考日期后9.5年。选项5:全数替换为新债券,此项提供给不进行本金削减的债权人,仅延长到期日,不设本金削减,最终到期日为参考日期后11.5年。
金谷信托爆雷事件
在碧桂园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的同时,金谷信托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近期,金谷信托多个信托产品出现违约,涉及金额巨大。其中,金谷·锐银288号和金谷·博睿207号信托计划均未能如期收到交易对手的款项,导致违约。值得注意的是,博睿207号信托计划的交易对手实际控制人为碧桂园控股,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信托行业风险加剧
事实上,金谷信托的困境并非个案,而是整个信托行业面临挑战的缩影。据统计,2023年末,信托行业信托资产总额已攀升至239,237.96亿元。其中,中信信托以20,593.35亿元的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然而,在庞大的资产管理规模背后,信托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考验。
房地产风险传导至信托
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是导致信托行业风险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海伦堡地产为例,这家百强房企在2022年美元债券违约后,2023年被建行(亚洲)申请清盘。其“3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违约,该信托计划总规模为9.9亿元,目前存续规模为9.32亿元。市场传闻称,其创始人黄炽恒已悄然转移资产并离开国内。海伦堡成立于1998年,是百强房企中少有的未上市企业之一。2022年,该公司销售额为379.5亿元,同比下降44.22%。
投资者如何应对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投资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债务危机下,选择“保房”还是“弃房”成为许多人面临的难题。保房可以减轻经济压力,保住学位和住所,等待房价回暖;而弃房可能导致居无定所、家庭危机、信用受损等问题。建议冷静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市场环境及未来预期,权衡利弊,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结语
碧桂园债务重组和金谷信托爆雷事件,折射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和信托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审慎决策,同时,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投资者保护,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