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最高,杭州构建“全警反诈”大格局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10:1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最高,杭州构建“全警反诈”大格局

电信网络诈骗是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近年来,杭州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以下简称“杭州反诈中心”)坚持打防治并举,以防为主、以打为要、以治为基,积极构建“全警反诈”和“全社会反诈”大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统计,2024年以来,杭州反诈中心累计打击涉诈窝点1325个,涉诈黑灰产窝点1185个,追赃14.8亿元。通过电话、见面劝阻避免群众损失40.7亿元,拦截现金6700万元和黄金20.3公斤。这些数据背后,是杭州反诈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

杭州反诈中心成立于2015年,主要职责包括预警劝阻、案件侦查、资金查控和宣传教育等。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受害者,并通过96110反诈专线进行预警劝阻。对于高危预警,还会派出民警上门进行面对面的劝阻。同时,中心与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快速冻结涉案资金,阻止诈骗分子转移赃款。

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多样且不断翻新,从传统的电话诈骗、短信诈骗,到现在的网络诈骗、AI诈骗,让人防不胜防。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俞流江提醒公众,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诈工作仍面临长期性、艰巨性、反复性。从浙江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看,刷单返利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虚假购物(服务)类、虚假征信类等5类犯罪为主要犯罪类型。犯罪集团善于利用FaceTime、屏幕共享等新技术新业态与受害人建立通联、窃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俞流江副厅长总结了“四不一要一多”防骗口诀:陌生来电不要接,未知链接不要点,个人信息不要透露,黄金现金不要寄送,投资理财要谨慎,转账汇款多核实。他特别强调,犯罪集团的诈骗“洗钱”手段更加隐蔽,从原来通过银行卡转账,逐步转向上门取现金,蛊惑引导受害人购买、寄递黄金,以及虚拟货币交易等方式转移资金。

为了营造“全民反诈”氛围,目前浙江已组建专、兼职反诈宣讲员队伍3226支,共计1.9万人,建立省、市、县、镇街、村社、网格六级反诈预警劝阻专业队伍2685支。杭州反诈中心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举办反诈脱口秀、播放反诈电影、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反诈知识深入人心。

电信网络诈骗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位在读大学生小红书用户分享了自己的被骗经历:在2024年12月16日,她被一名骗子先后骗取了300元和9999元。这笔钱是她通过助学贷款获得的生活费。在被骗后,她立即报警并做了笔录。警察将案件转交给刑警处理,并鼓励她继续生活。这位大学生表示,她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骗子给她留下的钱用完之前赚回生活费。这个案例警示我们,电信网络诈骗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即使是年轻、有知识的大学生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为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由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以下简称《惩戒办法》),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惩戒办法》从惩戒原则、惩戒对象、惩戒措施、分级惩戒、惩戒程序、申诉核查等6个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惩戒对象和惩戒措施,丰富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具箱。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在哪里?根据黄钰诈骗案的裁判理由,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区分:一是看行为人是否有逃避偿还款物的行为。行为人取得财物后即携款(物)逃匿,躲避被害人催债;或者将财物转移、隐匿,拒不返还;或者将财物用于赌博、挥霍等,致使无法返还的,都属于逃避偿还的行为。二是看被骗人能否能够通过民事途径进行救济。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数量上升最快的刑事案件类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除诈骗手法多变、技术对抗升级、作案窝点转移境外等原因外,犯罪团伙通过购买、租用、借用等方式源源不断获取他人名下的电话卡、物联网卡、银行账户等,也是此类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此外,虽然金融、电信、互联网领域已明确规定实名制,但仍有少数企业或个人通过技术手段规避风控措施,或者通过其他手段为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的上述卡、账户、账号等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使实名制规定难以有效落实。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形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杭州反诈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时刻保持警醒,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点击未知链接,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寄送黄金现金,投资理财要谨慎,转账汇款多核实。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反诈宣传,共同营造“全民反诈、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