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新规来袭,“计时培训”成主流
驾考新规来袭,“计时培训”成主流
2025年1月1日起,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实施,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变化莫过于“计时培训”制度的全面推行。这一新模式不仅改变了驾校的教学方式,也对学员的学习过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什么是“计时培训”?
“计时培训”是指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必须按照培训大纲使用计时设备进行学时打卡,完成规定的学时后,才能预约考试。这种模式下,学员的培训全过程可查询可追溯,有效提升了培训质量。
具体如何操作?
以芜湖市为例,学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芜优学车”进行报名,选择驾校及培训班型,上传个人信息并签订电子《培训合同》。培训时,学员需要使用计时设备进行人脸识别打卡,确保学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完成规定学时后,学员的信息将通过计时培训系统平台上传至驾驶培训监管服务平台,经审核确认后,才能预约考试。
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新模式下,学员需要完成规定的培训学时才能预约考试,这无疑延长了拿证周期。以C1驾照为例,学员需要完成至少40个学时的实操培训,加上理论培训时间,总学时不得少于62个。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挂科,还需要增补不少于10个学时的额外培训。
经济成本方面,学时制收费成为主流。普通时段的训练费用一般为120元/学时,如果选择高峰时段,费用可能更高。以40学时的实操培训为例,仅此一项就需要支付4800元。此外,补考费用也需要学员自行承担,每次补考可能产生1200元的额外费用。
培训质量的提升
虽然时间和经济成本有所增加,但计时培训模式下,学员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驾驶培训。人脸识别和学时打卡制度杜绝了代刷学时的可能,确保学员真正掌握驾驶技能。同时,驾校为了适应新模式,纷纷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采用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教学方法。
对驾校的影响
计时培训制度的实施,对驾校的教学模式和收费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驾校需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培训,确保学员完成规定学时。同时,先培后付的收费模式要求驾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以吸引和留住学员。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也促使驾校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培训过程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未来展望
驾考新规的实施,体现了国家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同时也充分考虑了驾驶人的实际需求。对于广大驾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遵守交通规则,保持良好的驾驶记录。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获得长期有效的驾驶证,享受驾驶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