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泉州南音:穿越千年的雅韵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45: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泉州南音:穿越千年的雅韵

泉州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更早。南音不仅在泉州本地深受喜爱,还在海外华人社区广泛传播。泉州南音乐团每年都会举办多场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南音的表演形式独特,使用横抱琵琶等传统乐器,展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随着新一代艺术家的努力,南音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桥梁。

01

南音: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南音,亦称“泉州弦管”,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它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音乐。泉州南音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南音独特的演奏形式、丰富的曲目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法,使其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南音在国际传播中,成为海外侨胞和台湾同胞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南音不仅为本土的民众所喜爱,还随着历代泉州人的足迹,传播至世界各地,受到海内外友人的高度关注。南音在东南亚的传播主要通过泉州籍、闽南籍华侨华人的扎根性传播。这些移民将南音带到了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越南等国家,使南音成为当地华侨华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音社团长期扎根性的组织和活动,使南音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近年来,南音在东南亚的传承者和爱好者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尝试将南音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新颖性的南音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南音的传统韵味,还融入了现代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使得南音在东南亚的传播更加多元化和现代化。

南音在欧洲等地也有广泛的传播,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流动性的演出、教学和其他学术活动为主。一方面,部分泉州籍、闽南籍华侨华人将南音作为母文化带到欧洲居住地,进行扎根性传播;另一方面,由南音发源地或传播地的社团、群体或个人到欧洲某国某地进行暂时性的演唱、演奏、教学和其他学术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流动性演出和点状性深入的学术研究等。

02

南音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南音的表演形式独特,通常由五人组成,分别演奏琵琶、洞箫、三弦、二弦和演唱。其中,琵琶的演奏方式尤为特别,采用古老的横抱姿势,与敦煌壁画中飞天所持相似,因此有“横抱琵琶”之称。这种演奏方式保留了唐代的音乐特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南音的曲目丰富,既有古代诗词的吟唱,也有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的演绎。其音乐风格典雅细腻,旋律优美,富有浓厚的闽南地方特色。南音的唱腔以闽南语演唱,这种方言与晋唐时期的古汉语更为接近,使得南音的演唱更具历史韵味。

南音的记谱方法也极具特色,使用“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这种古老的工乂谱记法,传承上千年,是中国音乐史上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03

当代传承与创新

在当代,泉州南音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保持其原汁原味的艺术特色;另一方面,又要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为此,泉州南音界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南音艺术家王心心的故事,是南音当代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写照。王心心4岁学艺,是南音界少见的全能音乐家。她在台湾创办“心心南管乐坊”,致力于南音的传承与创新,演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与林怀民等艺术家合作,开创了“一个人的剧场”演出形式,并尝试与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跨界合作。

王心心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传统南音的演唱悠长缓慢,需静心、定力才能细细品味。在泉州,南音曾面临“台上人比台下多”的遇冷困境。王心心也曾对前途感到迷茫,但最终她选择突破传统,与现代艺术形式融合,让南音焕发新生。

04

展望未来

泉州南音,这颗历经千年沧桑的文化明珠,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新一代艺术家的努力下,南音不仅保留了其古老的艺术魅力,还融入了现代元素,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门古老的艺术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