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抓娃娃》:富养穷养孩子都不优秀?你可能走入了家庭教育误区!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3: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抓娃娃》:富养穷养孩子都不优秀?你可能走入了家庭教育误区!

电影《抓娃娃》通过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探讨了家庭教育中的“富养”和“穷养”问题。

孩子,富养好还是穷养好?

俗话说:“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可当今时代,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教育孩子仿佛就是一场关于“金钱”的较量。总有父母感叹,养孩子钱没少花,但“投入”与“产出”总是不成正比!这不得不让父母们重新思考:孩子到底该“富养”还是该“穷养”?

近日上映的喜剧电影《抓娃娃》,通过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探讨了家庭教育中的这一话题:

白手起家的马成钢是西虹市首富,从小“富养”的大儿子马大俊在锦衣玉食中长大,但是被“养废了”,高考只考了98分。马成钢觉得大儿子之所以“废了”,是因为太富养和溺爱,于是把大儿子打发到国外去后,决定用“穷养”的方式来培育小儿子马继业。

为了避免马继业重蹈覆辙,马成钢实施了一项惊天地、泣鬼神的“穷”养计划。他将小儿子送回自己小时候长大的地方,‌伪装成穷人,‌目的是对小儿子进行“回炉重造”,‌希望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避免重蹈大儿子的覆辙。

在马继业看来,他家可能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家庭了,家里破乱不堪,父亲没有一份正经的工作,奶奶瘫痪在床需要人照顾……这一切只是马成钢为小儿子创造的一个“楚门的世界”,而这“穷养”也并不便宜!

瘫痪的奶奶其实是一位教育专家;路上碰到的问路外国人,其实是特地请来的外教;在菜市场遇见的卖菜人其实数学老师;甚至是邻居,也各有身份……


电影《抓娃娃》海报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作为首富的马成钢在“富养”大儿子上无疑是失败的,而他投入精力最多的的小儿子,也称不上“穷养”成功。影片在对家庭教育进行探讨时,呈现出了马成钢这位父亲的执拗与无奈。

他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强行加在儿子身上,期望凭借严苛的教育使儿子能有出息。这种硬性施加的教育模式,不但对孩子的天性形成了束缚,也让他自身陷入了无尽的痛苦深渊,这才是“中国式家庭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马成钢是怎么教育儿子的?用“装穷”和“卖惨”的方式,以及动不动道德绑架。他从来没有关注儿子的兴趣点在哪里、特长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马成钢夫妇貌似爱孩子、为孩子着想,所以费尽心机地“穷养”孩子,看似是善意的谎言。但实则呢,他们早已在精神层面扼杀了孩子,操纵着孩子的人生。他们并非真心爱孩子,所有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罢了。

当马成钢的“穷养”被儿子揭穿后,他歇斯底里地喊出了一句话:“善意的谎言从来就不是欺骗,是保护,是爱,The Great love!”是不是感觉这句话似曾相识,对这句话与许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那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如出一辙。

父母常常凭借这样一种道德挟持的手段来为子女拿主意。这种操纵式教育最令孩子感到压抑的在于:孩子更多地感受到的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感,而不是爱!


电影《抓娃娃》海报

怎样“富养”孩子?

和现实生活中许多的父母一样,马成钢夫妇对家庭教育中的“穷养”和“富养”是有误解的。许多家长们认为富养就是就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在生活上省吃俭用,都要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在生活中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让他经历任何的困难和挫折。“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搞好学习就行”是这类家长经常说的话。另外,将富养等同于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而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盲目地为孩子报各种昂贵的培训班和课外辅导,却不关心孩子是否真正喜欢和适合。

这样养孩子不养“废”才怪呢!其实,“富养”最重要的并不是体现在物质上,而是要在精神上“富养”。

武亦姝,这位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大放异彩的才女,其成长背后离不开精神上的“富养”。从小,武亦姝的父母就注重为她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家中藏书丰富,亲子间常常一同诵读经典诗词,探讨文学之美。

这种精神上的滋养并非来自物质的堆砌,而是源于父母用心地陪伴和引导。在父母的影响下,武亦姝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沉浸于诗词的世界,领略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正是这种精神上的“富养”,让武亦姝在舞台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自信的风采,成为了众多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富养”还意味着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家长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他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这种情感上的滋养会让孩子拥有强大的内心,充满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比如,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交流,分享彼此的一天,增进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也是“富养”的重要方面。教导孩子诚实、善良、尊重他人,让他们懂得感恩和分享。一个有良好品德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和尊重。


“北大才女”武亦姝

怎样“穷养”孩子?

与富养相对就是“穷养”孩子,也有许多父母像《抓娃娃》中的马成钢夫妇一样,相信“穷养”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他们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于是一些父母让孩子处在一种物质贫乏的状态中,让孩子不断的吃苦,什么都要自己去争取,认为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珍惜。甚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认为不能太惯着孩子,不能给他太多的关爱和鼓励。

其实,正确的“穷养孩子”并非是在物质上刻意苛刻地对待孩子,让孩子处于贫困或匮乏的状态,而是一种注重培养孩子内在品质和价值观的教育方式。

正确的“穷养”意味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例如,让孩子从小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如整理房间、洗衣服等,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具备独立应对生活琐事的能力。

不过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让他明白每一份资源都来之不易,从而对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不随意浪费和挥霍。给予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当孩子面临困难和失败时,不急于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尝试解决,培养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穷养”并不是像马成钢那样,为孩子创造一个“穷”的环境,“穷养”是手段、是方法,而不是目的。普通家庭虽然没有马成钢”装穷“这么夸张,但是有的父母刻意节俭,让孩子花钱有负罪感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无疑是对“穷养”的误解。


电影《抓娃娃》剧照

关于家庭教育的反思

《抓娃娃》称得上是一部令人笑中含泪的家庭教育反思佳作。使人在欢笑里体悟到家庭教育的沉重和无奈,在反思当中重新打量自身的教育模式。

恰如影片所呈现的那样,真正的教育并非单纯的知识灌输和强行束缚,而是尊重孩子的天然本性,引领他们寻觅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径。

每一位父母都渴盼自家孩子能够脱颖而出,其实,“穷养”孩子,“富养”孩子都没有问题,重要的是要做到因才施教、因人而异。电影末尾,马继业反抗父母成功,考上了自己心仪的体育大学,到头来全家白折腾一场。

实际上这也是在警示父母们,在追求孩子成才的进程中,不妨放慢步伐,多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多多留意他们的心之所向。培养一个孩子,不是要他继承父母的“辉煌”,也不是要他为家族打个“翻身仗”,而是要帮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谛。


电影《抓娃娃》剧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