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CHINANET和CSTNET的崛起
1995:CHINANET和CSTNET的崛起
1995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这一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网络的诞生。与此同时,中国科技网(CSTNET)也在这一年完成了京外单位联网工程,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科研网络体系。这两个网络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后来的信息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CHINANET:中国首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网络
1995年5月,CHINANET在上海节点开放服务,同年全国骨干网建设全面展开。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网络,CHINANET的建成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全面的互联网服务,还为后续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标杆。
CHINANET的建设始于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协议,正式启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建设。1995年1月,根据协议约定,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开通了接入美国Internet的64K专线,北京和上海这两个节点之间采用2M带宽相连。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CSTNET:从NCFC到中国科技网
CSTNET的发展则更多地聚焦于科研领域。1995年,中科院启动了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目标是在北京地区已经入网的30多个研究所的基础上,将网络扩展到全国24个城市,实现国内各学术机构的计算机互联,并与Internet互联。
这一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1996年2月,中科院做出决定,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个互联网络,正式改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这一更名,不仅体现了网络规模的扩大,也标志着其在国家科研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两大网络的差异化发展
CHINANET和CSTNET虽然都诞生于1995年,但它们在定位、功能和服务对象上存在明显差异。CHINANET作为公共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主要面向社会大众和各类企业,提供全面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而CSTNET则更多地服务于科研机构和高校,专注于科研领域的网络应用和数据传输。
这种差异化发展,使得两个网络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CHINANET的普及推动了互联网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接触互联网的渠道。CSTNET则在科研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科研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学术交流的便捷化。
奠定中国互联网发展基石
1995年,CHINANET和CSTNET的崛起,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们不仅构建了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还培养了一大批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更重要的是,这两个网络的成功运行,为中国后续的互联网普及和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CHINANET和CSTNET也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和网络扩容。它们共同见证了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转变,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撑。
1995年,CHINANET和CSTNET的崛起,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信息化进程的关键一步。它们的建成,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篇章,为后续的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