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液体活检新突破:胃癌早筛福音
河北医大液体活检新突破:胃癌早筛福音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原因,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这些高死亡率主要归因于大多数GC患者是在疾病相对晚期时被诊断出来的。事实上,在肿瘤仍符合手术切除条件的情况下检测早期GC(EGC)可以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到70%,而晚期GC 患者的生存率则相对惨淡,仅为20%。在中国和其他GC发生率高的国家,常规的大规模筛查目前依赖于内窥镜检查。然而,这种筛查经常因患者依从性差和潜在并发症的风险而受到批评,提示了需要开发替代生物标志物以早期发现这种GC的必要性。
河北医科大学近日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转录组学的液体活检方法,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早期复发检测。这项创新技术通过识别特定的mRNA生物标志物,提高了术后复发预测的准确性,为胃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血液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细胞(CTC)或外泌体等生物标志物,来检测和监测癌症。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有取样方便、可重复性强、能全面反映肿瘤异质性等优势。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液体活检在癌症早期筛查、疗效监测和复发预测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河北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对胃癌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转录组学是研究细胞内所有RNA分子的科学,能够揭示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通过比较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研究团队成功识别出一组与胃癌复发密切相关的mRNA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些特定的mRNA生物标志物在胃癌复发患者血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复发患者。通过构建预测模型,我们能够准确预测术后患者的复发风险。”
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传统的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和CA19-9在早期胃癌中的阳性率较低,而基于转录组学的液体活检方法则能更早地捕捉到复发信号。此外,该方法仅需抽取少量血液,大大简化了检测流程,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专家指出,这项技术有望成为胃癌术后监测的重要工具。早期发现复发迹象,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对于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也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进一步优化检测方法,降低检测成本,以便未来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他们还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验证该方法的长期效果和适用范围。
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液体活检在胃癌监测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其他类型癌症的早期检测和复发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液体活检有望成为未来癌症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