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个老六”“栓Q”进校园,专家警示:网络黑话阻碍青少年语言学习
“你个老六”“栓Q”进校园,专家警示:网络黑话阻碍青少年语言学习
“你个老六”“双肩包”“栓Q”……这些看似简单的网络用语,正在悄然影响着青少年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近年来,网络黑话和烂梗在网络空间中迅速传播,甚至渗透到校园和作业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网络黑话的传播与特点
网络黑话,通常指在网络上流行但脱离了常规语境的特殊表达。这些用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 简单有趣:如“泰裤辣”“city啊”等,朗朗上口,易于传播。
- 隐晦性:有些网络黑话通过谐音、拼音等方式表达,如“栓Q”(Thank you),“奥利给”(加油)。
- 群体认同感:使用特定的网络用语可以增强群体归属感,成为“圈内人”的标志。
对青少年语言学习的影响
网络黑话的泛滥,对青少年的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 词汇乱用:网络用语的随意性可能导致青少年在正式场合使用不当词汇,影响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 语言习惯不文明:一些带有低俗、歧视意味的网络用语,如“绿茶×”“废柴”,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语言文明程度。
- 语言逻辑受损:过度使用网络黑话可能削弱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导致语言表达缺乏深度和条理性。
- 学习兴趣受阻:在课堂上频繁出现的网络用语可能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专家观点与调查数据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妍指出,网络“烂梗”对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还没养成基本的汉语能力和素养时,就接触到网络“烂梗”,会影响个体学习规范的汉语和正式的表达,而且语言不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更是个人思维方式的具象化呈现,过早接触网络“烂梗”,会破坏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34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会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进一步分析发现,受访家长对此更为担忧,比例高达74.4%。
应对措施与建议
面对网络黑话的泛滥,社会各界正在积极采取行动:
- 政策层面: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等突出问题。
- 教育层面:加强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学校应引导学生分辨扭曲的、低俗的网络“烂梗”,培养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习惯。
- 家庭层面:家长要以身作则,主动了解孩子在网络上接触的内容,帮助孩子辨别不合适的“梗”,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 社会层面:网络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积极传播规范、文明的语言文字。
网络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瞩目。然而,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却给网络空间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比如,“佛媛”“骑媛”“运动媛”被某些人用来恶意形容一些女性,不仅是对汉字本意的歪曲,更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和污名化。再如“奥利给”这种含义不明的词汇频繁闪现,让人摸不着头脑。还有像“yyds”这类字母缩写流行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交流,但过度使用也会导致语言表达的单一化和浅显化。
歪曲音、形、义的现象,往往以戏谑、调侃、隐晦的方式出现,不仅破坏了汉字的优美与严谨,还给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播带来困扰,更有甚者是在传播一种低俗、粗鄙的文化,影响了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这些网络语言文字乱象,仅仅追求一时娱乐效果、独特个性、流量效应,却忽视了语言内在的文化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诚然,语言是活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新词和新表达被吸纳到规范汉语中,但这是一个包容审慎且经过时间检验的过程。毕竟,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清晰、准确、文明的语言能够减少误解,提升网络交流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真正让网络空间成为知识传播和思想启迪的良好平台。
同时,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是维护语言文化传承的需要。从甲骨文到宋体字的诞生,再到简体字的推行,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智慧。我们有责任保护其纯洁性和规范性,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网络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这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举措。2024年8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新增网民742万人,其中,10-19岁青少年占比分别为13.6%、49.0%。青少年正处于语言学习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长期接触不规范、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容易导致他们语言素养下降,影响其在正式场合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次专项行动的开展,彰显了政府部门对网络语言环境的高度重视和整治决心。但要实现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监管,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网络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内容的审核和管理,积极传播规范、文明的语言文字。广大网民也应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文明上网、规范用语。
只有通过各方的齐心协力,我们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文明规范的网络语言环境,让网络空间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