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怒目而视显威严:中国龙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象征意义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2:1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怒目而视显威严:中国龙文化的历史渊源与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肖龙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当龙怒目相视时,这一画面蕴含了极大的力量和不容挑衅的气势。在传说中,龙怒时,风雨雷电随之,这与怒目相视所传达的强烈情绪不谋而合。龙的形象在这里象征着在冲突面前的权威和不容侵犯,体现了成语中的激烈情绪和力量的较量。生肖龙与怒目相视的关联,不仅展现了龙的威严,也增添了成语的情感深度和故事性。

01

龙的文化象征意义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国古代的皇权的象征。在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拥有庞大的神话家族和广泛的民俗信仰。传说中,龙威武刚健、神通广大、变幻莫测,能呼风唤雨、翻江倒海、无坚不摧。因此,龙也是成功的象征,优秀与杰出的人会被比作龙。

龙在中国的生肖中排位第五,对应的地支是辰。辰有振作之意,因此亦指地面被草木整齐地全面覆盖。接下来,我们一起步入龙的文化世界。

龙为何物?

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但我们对龙既熟悉,又陌生。龙是真实的动物,还是人幻想的生物?祂起源于哪里?

据《说文解字》记载,龙的样子似披鳞的长虫,可明可暗,可大可小,亦可长可短,这说明龙除了是条状披鳞外,其他特征都是不定数的。

东汉学者王符认为,龙的外貌特征是以九种动物结合出的形象,分别为兔眼、鹿角、牛嘴、驼头、蜃腹、虎掌、鹰爪、鱼鳞和蛇身。也就是说,龙是人们创造出的动物形象。

龙的起源

龙的起源众说纷纭,包括星象说、动物说、自然现象说及图腾说等。

星象说:

有科学家根据甲骨文、金文时期的“龙”字对应,认为龙来源于天上的苍龙星象,最初由二十八星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六宿组成,分别对应苍龙的身体部位。

动物说:

最多观点认为,扬子鳄是龙的原型。从古人对龙的描述来看,龙是卵生的两栖类动物,冬眠、前爪五趾、喜欢潜伏于水中,这些都符合扬子鳄的特征。只不过,鳄鱼不会飞。

自然现象说:

有科学家认为,既然龙会通天,古代中国黄河流域又可能常有龙卷风发生,所以古人看见了龙卷风才塑造出龙的形象。

图腾说:

爱国主义者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的虚拟生物,是由许多图腾融合而成。其主干是蛇,然后兼并、同化了其他的图腾。

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中国龙形图案来自于约8000年前的查海遗址,位于今阜新市沙拉乡查海村西五里。在遗址中心位置有一条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全长近二十米,宽近两米,其外观为蛇形,也有人认为此龙形堆有疑似现代龙的形象。关于龙的起源,还有待未来更多的发掘和探索。

距今约8000年前的兴隆洼遗址,出土了猪首龙形堆塑,即用猪的头骨与石块、石器拼合出的龙形象,此堆塑的形状与甲骨文的“龙”字十分相似。

龙在十二生肖为何排名第五?

龙是十二生肖里唯一未被发现的传说动物,祂仅存于传统文化。自上古至今,龙文化对华夏大地一直有着深远影响,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庶民群体,都对其顶礼膜拜,尊崇有加。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象征,龙入选十二生肖实属必然。然而,龙为何没有居于首位呢?

徐悲鸿《十二生肖》

人们认为,龙代表腾雾行水,而十二地支中的辰时,正是神龙行雨的最佳时光,所以龙与辰相对,因此为“辰龙”。

还有一说是明代学者郎瑛提出的。郎瑛认为,生肖中的龙、虎、猴、狗、马的足趾均为奇数,而鼠的后足足趾也是奇数,它们占据属阳的六地支,其中龙排第五,对应的地支为辰,所以龙被称为“辰龙”。

中国龙与西方龙是一回事吗?

英语中的"Dragon"在中文里被译为“龙”,这令不少人疑惑,中国龙和西方龙难道是一回事吗?

起源不同:

东方龙是图腾和神物,由东方先民对现实生物和自然现象的崇拜,通过不断想象和创造逐渐形成。

而西方龙的基础原型,来自英雄叙事长诗《贝奥武夫》。故事中的西方龙是邪恶的反派,它没有理性,受到欲望支配。

形象不同:

东方龙集合了众多动物形象特点,如鹿角、蛇身、鹰爪等,没有翅膀却能腾云驾雾。

西方龙更像是放大版的恐龙或者蜥蜴,有形似蝙蝠的翅膀,鳞片坚硬,会喷吐火焰。

象征意义不同:

东方龙代表神圣、吉祥、自然、皇权等,是东方文化的象征。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常寓意吉祥好运、风调雨顺,为祥瑞的神兽,我们也常称呼自己为“龙的传人”。

而西方龙常和残暴、贪婪、强大等相关,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在文学作品中,西方龙常以抢夺财宝和公主的反派形象出现。

既然东方龙和西方龙如此不同,在翻译时为什么会使用同一个单词呢?

dragon这个词最早来自希腊语的δρ?κων(拉丁语draco),指巨大的毒蛇、巨蟒,常居住在沼泽或水中,这个形象跟东方龙比较接近。而东方龙的形象也有多种变化,也存在有翅膀的龙,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的神龙就有双翼。所以将东方龙翻译成dragon也有其道理。

马王堆汉墓帛画

为了更好的区分东方龙和西方龙,也有越来越多人用龙的音译loong一词来表示东方龙,不再使用dragon。

鲤鱼跃龙门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龙有生而为龙的,也能通过后天的修炼化为龙。《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家喻户晓,宣扬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故事中的龙门本是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市交接处的地名,黄河流经此处时,两岸峭壁对峙,犹如门户。相传这里原名为“龙关”,山的一半在河东,一半在河西,像控制河水的两扇大门,龙关由此又称“龙门”。

黄河在龙门一带的落差较大,水流湍急,直泻而下,龙门以下的鱼类,要想游向黄河上游,很难过龙门这一关。但是每年暮春时节,仍有各个江河湖海里的鲤鱼蜂拥而至,逆流而上。据说鲤鱼越过龙门后,会有云雨相随。鲤鱼的尾巴被天火烧去,就会变成龙,而没有跃过龙门的鱼,仍然是鱼的模样。“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也反映了龙和鱼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龙真的有九个儿子吗?

关于龙,我们有哪些民俗?

龙字是如何演变的?

下期【龙年说“龙”】我们继续聊

02

“怒目相视”的文化内涵

“怒目相视”这一成语,源自《史记·项羽本纪》,形容双方因愤怒而互相对视,眼神中充满敌意。这一姿态在龙的形象中尤为突出,展现了龙的威严和力量。龙的愤怒姿态,如“龇牙怒目”,不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在古代文物中,如新疆出土的唐代对龙联珠纹绮,龙的形象呈现出典型的愤怒姿态,金色虎头有须,鹿状双角,口戏珠,蛇身无鳞,四足五只鹰爪,呈飞腾之势。这种形象不仅体现了龙的神秘力量,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龙的敬畏之情。

03

龙与愤怒、威严的象征

龙的愤怒姿态,如“龇牙怒目”,不仅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更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在古代文物中,如新疆出土的唐代对龙联珠纹绮,龙的形象呈现出典型的愤怒姿态,金色虎头有须,鹿状双角,口戏珠,蛇身无鳞,四足五只鹰爪,呈飞腾之势。这种形象不仅体现了龙的神秘力量,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龙的敬畏之情。

在古代龟兹人的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许多以龙为题材的文物,最为奇特的是一件马首龙身鹰翅纹陶范。该碗出土于新和县通古斯巴西古城,虽有残损,但碗外壁上的图案十分清晰。碗内壁上刻画一人背影,双手高举,身穿长袍,脚蹬尖足靴,是典型的龟兹人服饰。碗的外壁上下为浅浮雕波浪纹饰,中部饰有马首鹰翅龙身的动物,前蹄奋昂,鹰翅高展,呈疾驰飞奔状,生动传神,极富特色。还有一件在库车市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北朝龙首木雕,虽然只剩龙首,但龙口大开,龇牙怒目,雕工十分传神。

龙的形象还出现于新疆出土的木棺中。1983年和田市布扎克古墓出土的五代时期的一件彩棺十分高大,长2.15米,宽75厘米,头端高68厘米,脚端高55厘米。棺表饰木作乳钉,并涂红色,四面分别彩绘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等图案。其中木棺侧板上画着一条巨龙,龙首蛇身,鹿角侧立于龙头两侧,怒目圆睁,龙口大开,呈嘶鸣欲吞状,身上的鳞纹清晰可辨,龙爪灵活摆动。龙体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体形巨大。

04

结语

生肖龙与“怒目相视”的关联,不仅展现了龙的威严,也增添了成语的情感深度和故事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当龙怒目相视时,这一画面蕴含了极大的力量和不容挑衅的气势。在传说中,龙怒时,风雨雷电随之,这与怒目相视所传达的强烈情绪不谋而合。龙的形象在这里象征着在冲突面前的权威和不容侵犯,体现了成语中的激烈情绪和力量的较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