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教你科学补钙
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教你科学补钙
“医生,我孩子最近总喊腿疼,是不是缺钙啊?”“孩子身高长得慢,是不是应该多补点钙?”在河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这样的问题每天都会被问到无数次。补钙,这个看似简单的话题,背后却藏着不少学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补钙,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补钙不是万能的
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多补钙就能让孩子长高。这种想法其实是一个误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许丽雅医生指出,补钙并不能直接让孩子个子长得更快,而是能防治骨质疏松,保证人体骨骼的健康。
钙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的1.5%-2%。人体99%的钙储存在骨骼和牙齿中,约1%的钙在体液中。钙的主要作用是影响骨干的骨细胞。如果骨骼长期缺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使骨骼变得不够坚硬,增加骨折的风险。
如何科学补钙?
饮食补钙是首选
在日常饮食中,有很多食物是补钙佳品。比如牛奶及酸奶、奶酪等奶类食物是补钙的首选。通常每100克牛奶的钙含量在100~110毫克左右,更重要的是牛奶中的钙磷比例适中,可使钙的吸收率达到约31%。同时牛奶中富含维生素D,它是促进钙吸收的重要因素。
豆制品也是很好的补钙来源。豆制品的含钙量比大豆本身高,且更易吸收,如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如果你是素食主义者,需额外注意发酵豆制品的摄入,如豆豉、腐乳,每天可食用5~10克。
绿叶蔬菜是非常好的补钙来源,其不仅富含钙,还富含维生素K,后者能促进钙沉积到骨骼上。而且绿叶蔬菜富含钾、镁元素,有助于减少钙的流失。推荐每天吃够500克绿叶蔬菜。
适当补充钙剂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数据,中国人的平均每日钙摄入量仅为400mg,远低于正常成人每日所需的800mg,特别是哺乳期妈妈,其推荐摄入量更是高达1000mg。对于青春期前的儿童,由于其身高增长相对缓慢,无需额外补充钙剂。然而,对于处于生长期的孩子,尤其是2岁内和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迅速,日常饮食难以满足每日钙的需求摄入量时,可能需要额外补充钙剂。除了日常饮食,建议酌情每日额外补充1粒钙片(每粒钙片一般含有钙含量300-400mg)。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如何让钙更好地被身体吸收。以下是一些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高盐食物:高盐饮食不仅会在肠道中影响钙吸收,还会在排泄中引起钙丢失。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就会同时耗损26毫克的钙,因此长期高盐可能会导致缺钙。常见的咸鱼、腊肉、腌菜、盐渍话梅等都属于高盐食物,平时要少吃。
高脂食物:经常摄入煎炸、油腻等含脂肪高的食物,在体内会有一部分形成脂肪酸。脂肪酸与钙结合,会形成难以溶解的物质,如果每天摄入的食物中脂肪比例过高,就可能影响钙的吸收。
高磷食物:磷和钙都是人体需要的元素,二者在人体内有适当的比例(钙磷比2:1)。如果摄入磷过多的话,磷、钙比例失衡,会导致钙的流失。不仅如此,血液中的钙还会与过多的磷结合形成羟基磷灰石,如果代谢异常,本该沉积在骨骼的羟基磷灰石,就可能沉积在血管,导致血管钙化。含磷量高的食物包括加工肉类、油炸食品、饼干、碳酸饮料等,要控制每天的摄入量。
高蛋白食物:不要过量补充蛋白质,因为蛋白质过剩也能造成钙的流失。一般来说,不同人群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需求不同,青年人为1.0克/千克体重、中老年人为1.0~1.5克/千克体重,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1/2。对于那些过量补充蛋白质的人,每增加蛋白质1克,会导致1.75克的钙流失。
咖啡因:人们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不但会增加尿钙的排出,还能减弱肠钙吸收,同时对钙储留有影响。建议普通成人每天摄入咖啡因总量不超过400毫克。
补钙也要适度
长期且严重的钙质缺乏在孩子中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这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进而造成骨骼形态异常,诸如O型腿、X型腿以及肋骨外翻等现象。此外,缺钙还可能诱发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对孩子的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但家长们也要注意:补钙亦需适度!过量补钙不仅无法促进身高的增长,反而可能阻碍其正常发展。同时,过度补钙还可能诱发高钙血症,表现为一系列胃肠道不适症状,如厌食、恶心、便秘及消化不良等,还可能影响磷的吸收,导致低磷血症的出现。此外,长期过度补钙还会增加罹患结石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明确,补钙并不会直接导致骨龄的增长。适量的钙质补充有助于促进身高的正常发育,并预防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然而,过度补钙则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鉴于此,家长们应当学会抓住补钙的黄金期,为青春期的孩子进行适量、有效的钙质补充,确保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