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老人营养不良,如何科学管理?
长期卧床老人营养不良,如何科学管理?
长期卧床老人的营养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据统计,这类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60%,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会增加疾病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因此,科学管理他们的饮食和营养摄入,成为了医护人员和家属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
营养评估:早期识别是关键
营养不良的早期识别和评估是预防和治疗的第一步。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ESPEN)指南推荐,年龄≥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都应接受例行营养筛查。常用的筛查工具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标准。
GLIM标准将营养不良的诊断分为两个维度:表现型指标(非意向性体重减轻、低体重指数和肌肉质量降低)和病因型指标(饮食摄入或吸收减少、疾病负担或炎症状态)。这一标准兼顾了营养和疾病两方面的因素,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营养不良的患者。
营养管理:个性化方案是核心
饮食结构:全面均衡是基础
长期卧床老人的饮食应注重全面均衡,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蛋白质:蛋白质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要的物质,可增加牛奶、鸡蛋、豆腐、鱼、瘦肉和禽类等食物的摄取。国内指南推荐老年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1.0-1.5g/kg。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缺乏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例如,超过50%的老年人未能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D、钙、镁和硒。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和全谷物。
膳食纤维:长期卧床老人活动量较少,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出现便秘。因此,饮食中应包含足够的膳食纤维,如芹菜、韭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饮食方式:安全便捷是前提
考虑到长期卧床老人的特殊需求,饮食方式也需要特别注意。
食物形态:由于老人的消化功能较差,通常食欲不强,食物应尽量切碎,采用蒸、煮等温和的烹饪方法,避免煎、炒、炸等油腻的烹饪方式。对于吞咽困难的老人,可以使用搅拌机将食物制成糊状或流质。
喂食方法:喂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喂饭前要记得洗手,最好让老人坐起来;喂饭的时候,速度要尽可能慢,喝汤的时候不能直接倒入嘴里,而是应该从嘴角处慢慢倒入。
- 卧床老年人进食时,为防止呛咳尽可能采用坐位。床头需抬高45°角,颈下垫入枕,以便于食物下咽。同时可使用跨床小桌,让老年人能看到饭菜,以便增进食欲。
- 为避免老年人吃饭时撒落饭菜,饭前要给老年人系上餐巾,这样老年人就可放心的吃饭,而不会因怕撒落饭菜而精神紧张。
- 借助辅助用品也要尽可能地鼓励老年人自己进餐,吃饭不但是生存的需要,而且进餐会带来精神的愉悦。如果需要喂饭,速度不宜过快,确认吞咽后再继续喂。
- 进食之初需要喝少量的水、汤等。另外,喝茶或汤汁时,可以使用带嘴的杯或好拿不易倒的杯子,以防老年人自己进餐时弄湿床单,产生羞辱感。
- 饭菜制作的形状要根据老年人身体功能状况决定,如小块、小片、丝状、饭团等,总之要便于老年人食用。
-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吃饭时尽量不说话,也不要催促其进食,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呛噎的发生。
- 饭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内的清洁。要鼓励老年人养成餐后漱口的好习惯。
营养补充:科学合理是保障
对于一些食欲不振或消化吸收功能较差的老人,可以考虑使用营养补充剂。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蛋白质补充:可以选择动、植物双蛋白的蛋白粉,因为动物蛋白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更接近人体所需,更易吸收利用;植物蛋白则含膳食纤维较丰富,有益肠道消化。
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选择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复配蛋白粉,吃一次打包多种营养,省心!
液体营养补充剂:对于吞咽困难或食欲不佳的老人,可以使用液体营养补充剂。这类产品通常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易于消化吸收。
实施要点:循序渐进是原则
在实施营养管理方案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即使其营养素严重缺乏,也应严格控制起始喂养目标量,建议从目标能量1/3开始,在2周内逐渐达到目标量。同时,要监测水、电解质、代谢指标变化,谨防发生再喂养综合征。
此外,营养干预应与运动干预相结合。鼓励老人进行适量的运动,如床上肢体活动、被动关节运动等,以维持肌肉质量和功能。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营养素的代谢和转换,还能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增加食欲。
结语
长期卧床老人的营养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家属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科学的营养评估体系,制定个性化的营养管理方案,我们才能真正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能感受到关爱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