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全球走俏,国际投行态度大反转
中国资产全球走俏,国际投行态度大反转
近期,中国资产在全球市场掀起了一股热潮。9月24日,A股和港股涨幅均超4%,创下2022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与此同时,美股中概股也迎来大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幅超过9%。这一轮“买爆中国资产”的热潮背后,折射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态度的显著转变。
公募QDII基金加仓港股
短短几天内,多家国际投行对中国资产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高盛在9月初刚刚下调了中国今年GDP增长预期,但在9月25日的研报中却表示,“股东回报投资组合仍是中国股市最好的投资主题之一”。摩根士丹利在8月初曾建议中国股票投资者立即套现,但如今却预计A股市场将对政策做出积极反应,可能引发战术性反弹,甚至短期内表现优于其他新兴市场。
这种态度转变的背后,是中国政府近期推出的一系列重磅政策。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政策“大礼包”,包括降准、降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等措施。这些政策被视为中国政府稳定市场、提振经济的重要信号。
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事实上,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投资的影响力早已不容忽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使其他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平均提高0.3个百分点。2023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这种影响力源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即便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了稳健增长。202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0%,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如何把握港股投资机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地位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高盛研究部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几乎翻了一番,从2015年的约20%上升到2020年第四季度的43%。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指数权重上,更体现在国际投资者的实际配置中。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Lynn Song指出,短期内市场情绪的提升对中国股市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人民币也因资本流入而受益。
展望未来,中国资产在全球市场中的角色有望进一步强化。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新动能的培育,中国资产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机会。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资产的国际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开放中保持金融稳定,如何提升中国资产的全球竞争力,都是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资产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必将不断提升,为全球投资者带来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