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告别40天“加长版”,2025年三伏天缩至30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告别40天“加长版”,2025年三伏天缩至30天

引用
淘宝网
9
来源
1.
https://bk.taobao.com/k/sanfutian_1386/005a7c14870b701434ce2500432aa123.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78018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67416
4.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7/b80d9c63cf1b4814981d9f68d496b903.shtml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9%E4%BC%8F%E5%A4%A9/6224705
6.
http://www.news.cn/science/20240812/42e60c5332ad4b32813d4360c89d3169/c.html
7.
http://www.sxhhy.com/study/9398.html
8.
http://news.weather.com.cn/2024/07/3805964.shtml
9.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715975036.html

2025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至8月18日结束,共计30天。这一时间安排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为什么三伏天的长度会有所不同?近年来,我们似乎经历了更多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这是否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01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

三伏天的计算方法源自我国古代农耕文化,与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和立秋密切相关。根据传统历法,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起止日期由“庚日”决定。

“庚日”是古人用来纪日的方法,每十天为一个庚日周期。具体来说,初伏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中伏从第四个庚日开始,末伏则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结束。由于农历与阳历的转换,初伏的长度可能为10天或11天,而中伏和末伏则始终保持10天,这样加起来就是20天或30天。

02

近年三伏天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三伏天的长度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据统计,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天都是40天的“加长版”。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夏至和立秋之间庚日的分布情况。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就会延长至20天,从而形成40天的三伏天。

03

气候变暖对三伏天的影响

虽然三伏天的长度主要由节气和庚日决定,但全球气候变暖确实对三伏天的炎热程度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天气网盘点1961年以来的气象大数据发现,随着气候变暖,三伏期间的天气也在变热,特别是2010年之后,全国平均气温屡创新高。

以2023年为例,三伏天期间全国多地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甚至突破了历史极值。这种极端天气的频发,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异常,进而引发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04

三伏天的应对措施

面对日益炎热的三伏天,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专家建议,首先要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特别是每天11时到16时期间。如果需要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适当携带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饮食方面,宜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和水分。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设置过低,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三伏天的长度和炎热程度,既是自然规律的体现,也是气候变化的缩影。通过了解三伏天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趋势,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还能从中窥见全球气候变暖对我们的影响。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