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压力致54.66%青少年焦虑,电影《年少日记》引发关注
升学压力致54.66%青少年焦虑,电影《年少日记》引发关注
《年少日记》这部电影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了青少年在原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压力下的心理状态。影片通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主人公郑有杰因长期遭受家庭忽视和校园霸凌导致的心理崩溃。
这部电影的导演卓亦谦,通过双线叙事的手法,一条线讲述少年郑有杰在原生家庭中经历的一切,直至最后选择自杀;另一条线则讲述郑有杰死后,给这个家庭所有人带来的余震。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既能感受到郑有杰内心的痛苦,又能看到这种痛苦对整个家庭的深远影响。
影片中,郑有杰的父亲是一位成功律师,对子女有着极高的期望。他更关注弟弟的成绩和才华,而忽视了哥哥的存在。母亲则在家庭矛盾中选择了逃避,离家出走。这种家庭环境,让郑有杰感到自己是一个“不重要的人”,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卓亦谦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大学时期朋友自杀的经历。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探讨原生家庭和教育问题,引发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正如他所说:“人是否可以和自己的创伤和解呢?如果不可以,逃避是不是更有用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些创伤是无法逃避的,压抑久了,总有一日会变本加厉地发作。”
电影中展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反映了香港青少年面临的普遍困境。根据香港青年协会的调查,升学压力和父母期望是导致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在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的各种因素中,选择最多的为“升学压力”,占比高达54.66%;其次为“父母期望”,占比43.55%。此外,学校考试评比、教师言行、人际交往等因素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年少日记》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艺术价值上,更在于它引发了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这部电影获得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奖,成为2023年香港本土电影票房第二名,豆瓣评分高达8.5分。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了电影对观众的触动和影响力。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每个看似平常的青少年背后,可能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让每个年轻的生命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