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赏菊迎重阳,尊老敬亲传孝道
登高赏菊迎重阳,尊老敬亲传孝道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的这首《采桑子·重阳》道出了重阳节的独特韵味。重阳节,这个源自战国时期的古老节日,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当秋风送爽,菊花绽放,人们便迎来了这个充满诗意和温情的节日。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其名称源自《易经》中的阴阳理论。在《易经》中,“九”为阳数之极,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重阳”。古人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蕴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
登高望远,是重阳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早在汉代,就有重阳登高的记载。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邪,同时也象征着步步高升、前途光明。如今,人们登高不仅是为了祈福,更是为了欣赏秋天的美景,放松身心。想象一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满山红叶如火,层林尽染,美不胜收。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会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宁静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赏菊,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活动。菊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以其高洁、坚韧的品格深受人们喜爱。重阳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公园里、庭院中,一簇簇菊花竞相绽放,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白的似雪,美不胜收。古人有“赏菊吟诗”“饮菊花酒”的雅趣,现代人则更多地将赏菊作为一种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方式。在菊花展上,人们漫步花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秋天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宁静而美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重阳节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一的登高赏菊,更多地承载了人们对健康、和谐生活的追求。特别是自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以来,尊老敬老、孝亲敬亲成为节日的重要主题。每年的这一天,许多年轻人会带着父母去登高远足,用行动表达孝心;社区会组织各种活动,为老年人送去温暖和关怀;家庭聚餐、赠送礼物,让老人们感受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
重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份历史的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我们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情感纽带。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深深的传统文化,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重阳节所蕴含的尊祖敬亲、祈福长寿、感恩孝亲的孝道文化,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