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六味地黄丸真的能改善肾功能?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19: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六味地黄丸真的能改善肾功能?

六味地黄丸是常见中成药,很多人会自行购买服用,但其效果和安全性需要科学评估。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和泽泻六味中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适用于肾阴虚的患者。其特点是“三补三泻”,以补为主。“三补”分别由熟地黄、山茱萸和山药三味药来补肝阴、脾阴和肾阴;“三泻”则分别由牡丹皮、茯苓和泽泻三味药来泻肝热、脾湿和肾湿。其中补药的用量重于泻药,故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同补,补肾阴的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与山药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所以,六味地黄丸主要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的患者。现代医家主要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耳鸣耳聋、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开不合等肾阴亏虚之证。

然而,六味地黄丸的药理学研究存在重大误区,传统医学对肾脏功能的错误认知导致其药理学阐述存在错误。在现代医学中,研究药物疗效的途径包括两个方面: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试验。六味地黄丸的药理是什么呢?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不难看出,以上并不是一种科学的描述方法,更重要的是,这段所谓的“药理”描述,搞错了一个非常基本的生理学概念——肾脏并不属于生殖系统,而是泌尿系统的一部分。根据生理学定义,肾的功能是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经由后续管道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人体泌尿系统示意图[2]至于男女生殖系统虽然各有差异,但可以明确的是:都不包括肾。从各类与肾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病、肾结石、慢性肾衰竭等,我们也可以看出,肾脏的疾病与性功能无直接关系。之所以把肾与性功能联系在一起,源于古人因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知识的缺失而导致的误解。不过,为了避讳古人的错误,一些现代中医从业者宣称:中医理论中的“肾”和现代医学中的肾,不是一回事。这种辩解,是典型的用一个错误掩盖另外一个错误。查询古代医学典籍可知,传统医学对于肾脏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素问·脉要精微论》记载:“腰者肾之府。”《难经·三十六难》记载:“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元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难经·四十二难》记载:“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针灸聚英·足少阴肾经》记载:“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状如石,而附着于脊之十四椎,当胃下两旁”。从我国古代的人体解剖图也可以清晰地看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肾,就是同一器官。针灸聚英发挥卷之五脏六腑之图综上,无论是古代医书还是脏腑图,都清晰地表达了:传统医学概念中的肾,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肾。连基础生理学都搞不清楚,谈何药理学研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统医学对肾脏功能的错误认知,导致六味地黄丸之类“补肾”药物的药理学阐述,存在重大误区。对于传统医学在药理学研究方面的不足,一部分现代中医从业者是认可的,但他们通常用另外一种论调来辩解:“西医让你明明白白地死,中医让你稀里糊涂地活。”可见,他们也承认,传统医学在生理学、药理学方面的研究水平,是“稀里糊涂”的。我们且不论“稀里糊涂地活”这种在逻辑上不太站得住脚的说法——就算药理学研究一塌糊涂,真能治好病也行啊。怎么证明能治好病呢?我们需要了解,研究药物疗效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临床试验。必须明确的一个概念是:证明一种药物是否有效,仅靠古代药物典籍是不够的,更不能依靠药商的宣传,而是需要一种现代化的检验方式——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关于这种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在很多文章中有过阐述,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来看,六味地黄丸这款药,临床试验的结果是怎样的。通过查询国内最为权威的“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3],可知六味地黄丸一共登记过三次临床试验。分别是:2017年注册的“六味地黄丸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的髋部几何力学的影响”;2020年注册的“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24年3月注册的“二仙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配合电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阴阳两虚型)的临床观察”。由截图显示的试验明细可知,2017年与2024年的两项研究针对的对象是“绝经后”和“绝经期”女性,而2020年研究的对象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更重要的是,三项研究的注册号状态均为“预注册”,试验完成后的统计结果也暂时查询不到。那么,如何能够证明六味地黄丸具有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的功效呢?很遗憾,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没有证据。当然,在既没有可靠的药理学研究,又查询不到有效临床试验记录的情况下,您仍然坚持相信古代典籍的记载以及药商的宣传,那是您的自由。

六味地黄丸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忌不易消化食物。
  2.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 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6.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六味地黄丸虽然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但其药理学研究存在重大误区,临床试验结果尚未明确,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其具有治疗相关症状的功效。因此,在使用六味地黄丸时需要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