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M让老年糖尿病管理更精准:实时监测降低并发症风险
CGM让老年糖尿病管理更精准:实时监测降低并发症风险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长。据统计,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攀升至2.01亿,占总人口的14.2%。其中,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更是高达30.2%。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如何有效管理血糖,预防并发症,成为摆在医生和患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CGM:突破传统血糖监测局限
传统血糖监测方式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存在诸多局限。例如,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无法精细反映全天血糖波动,需要频繁采血,患者依从性较差;HbA1c则无法反映日内和日间血糖波动情况,难以及时预警低血糖事件。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简称CGM)的出现,为血糖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CGM通过皮下传感器实时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每3-5分钟更新一次数据,能够提供全天候的血糖变化趋势。这种监测方式不仅避免了频繁采血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完整呈现血糖波动的“点一线一面”:
- 点:即时血糖信息
- 线:每日血糖曲线及达标时间
- 面:动态葡萄糖图谱(AGP图谱)
CGM在老年糖尿病管理中的多重价值
改善血糖整体控制:CGM系统能够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提高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降低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预警低血糖,降低血糖变异性(GV)及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从而改善血糖整体控制。
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显示,CGM监测的血糖波动可提供比HbA1c更详尽的临床实用信息,有助于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并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的预后。
降低低血糖风险:低血糖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昏迷、骨折和心律失常等。CGM系统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糖事件,从而降低低血糖风险。
提高患者依从性:CGM系统的无创、实时监测特点,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为长期血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技术创新推动CGM普及
近年来,CGM技术不断创新升级。以国内CGM领域的头部企业硅基仿生为例,其推出的国内首款14天免校准实时CGM系统,解决了传统糖尿病管理中需扎破指尖采血、不能完整监测血糖动态等痛点。该系统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无创监测,患者只需每14天更换一次传感器,即可获得连续、稳定的血糖数据。
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华泰证券预测,国内CGM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有望超过143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CGM有望成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标准配置。《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年版)》也明确推荐使用CGM进行血糖管理,进一步推动了CGM的普及应用。
结语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的出现,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它不仅突破了传统血糖监测的局限,还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有效改善了血糖控制,降低了心血管疾病和低血糖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CGM有望成为老年糖尿病管理的标配,助力患者实现更健康、更高质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