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羊犀立交:西南首个全预制拼装桥梁工程竣工
成都羊犀立交:西南首个全预制拼装桥梁工程竣工
羊犀立交是成都三环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量的持续增长,羊犀立交的拥堵问题日益凸显。为有效缓解这一状况,成都市政府启动了羊犀立交全互通改造项目。该项目不仅显著提升了三环路的通行转换能力,还通过创新的桥梁预制拼装技术,实现了西南地区全预制拼装桥梁的“零的突破”。
改造前的交通困境
改造前的羊犀立交蜀西路辅路仅有一条机动车道,且掉头车道、直行车道,三环路辅道右转车道都混入其中,末端又是两条机动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道。该处只有一条机动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道,形成了交通瓶颈,早高峰拥堵已经是常态。
市民何先生表示,羊犀立交桥进出城辅道处拥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的孩子在蜀西路辅路边上的幼儿园上学,接送了两年半,都是这种情况。”何先生说,每到周一,他都会提前十几二十分钟出门送孩子上学,但偶尔还是会迟到。
227路公交车司机杨鹏也表示,改造前,他开车早高峰经常会被堵在这里,近200米的路段,一般都要堵20分钟左右。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堵得更严重。
创新的改造方案
针对羊犀立交的交通困境,成都市住建局等部门制定了详细的改造方案。此次改造的最大亮点在于采用了桥梁预制拼装技术,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在桥梁建设中应用这一技术。
成都交投路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改造本着对现状交通影响最小的原则出发,分两次打围,首先在绿化带内新增游步道,将行人迁至游步道后,再开展第二次打围。开展路灯迁改、将原有的非机动车道改造为辅道,并增设机非隔离设施。改造后,辅道就成了现状的2条机动车道加一条非机动车道。
显著的改善效果
改造后的羊犀立交蜀西路辅路焕然一新。原本的一条机动车道拓宽至两条,且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间设置隔离栏,避免机非混行的情况。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还显著改善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据成都交投路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改造后的羊犀立交蜀西路辅路在早高峰时段,机动车通行量达到每分钟40台左右,非机动车通行量达到50台左右。这一数据较改造前有了显著提升。
公交车司机杨鹏也表示:“今天早高峰开车路过时,确实没遇到拥堵的情况。虽然行驶速度较平时较为缓慢,但相较以往,一堵就是20分钟,现在已经相当顺畅了。”
技术创新的意义
羊犀立交改造项目中采用的桥梁预制拼装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技术不仅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还有效减少了对周边交通的影响。整个改造工程从11月19日开工,到12月24日完工,仅用时1个多月,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月。
这一技术突破为西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它证明了在城市交通繁忙区域,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快速施工,同时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这种模式有望在未来的交通建设项目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展望
羊犀立交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是成都市交通治堵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根据成都市发布的第二批堵点任务清单,包括羊犀立交在内的88项堵点治理任务将在2026年底前全部完成。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羊犀立交改造项目的成功经验,不仅为成都的交通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其他城市解决类似交通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未来城市交通将更加高效便捷,市民出行体验也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