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西鄱阳湖创新生态保护:智能监控全覆盖,生态修复见成效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33: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西鄱阳湖创新生态保护:智能监控全覆盖,生态修复见成效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每年70多万只珍稀候鸟的越冬家园。然而,这位“母亲湖”正面临着水质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环保组织联合推出一系列生态保护新举措,为这片生态瑰宝注入新的生机与希望。

01

严防死守:构建生态保护屏障

“有人疑似在保护区非法垂钓!”2024年9月13日晚,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池保护管理站工作人员后立鹏,正通过视频监控密切关注着湖区动态,常湖池区域的异常身影引起了他的警觉。他迅速将情况报告给站长张宗华。张宗华闻讯而动,联合当地渔政、林业局等部门迅速出击,通过夜间执法、设立临时检查点等方式,收缴渔具10套,放生鱼类20余公斤。

这是鄱阳湖保护区日常巡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自2024年9月1日起,鄱阳湖保护区与永修县有关部门联合成立“鄱阳湖(永修)生态保护百日攻坚”工作专班,在永修县境内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各单位职责明晰、协同作战,围绕湿地候鸟保护、禁捕禁钓成果巩固等核心任务,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保护举措。

02

科技赋能:智慧监测守护生态

在鄱阳湖都昌水域,一群守护的身影也在不停地忙碌,已在鄱阳湖保护区从事候鸟保护监测工作30余年的高翔便是其中之一。2024年7月13日,高翔带领着都昌站的年轻人开展日常巡护监测工作,行至渚溪河口水域时,他们的目光被一只飞翔的暗褐色海鸥所吸引。高翔敏锐地察觉到,这并非鄱阳湖的常见鸟类,可能是新记录物种。面对年轻人的好奇与疑惑,高翔耐心解释,“它的体型和颜色都与鄱阳湖常见的鸥类差异显著。”随即,他迅速拍下照片。返回站后,通过仔细比对鸟类图鉴,确认这是一只来自北极的海鸟短尾贼鸥,是江西鸟类家族的新成员。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在积极探索生态监测的智慧化之路。2024年11月5日,保护区迎来了今冬首批白鹤,这一景象被保护区青年科研骨干余定坤通过智慧管理平台AI重点物种监测功能精准捕捉并记录。自2023年12月上线运行以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已逐渐将无人机自动巡护、植被遥感监测分析、电子围栏预警、AI鸟类识别等前沿技术付诸实践,为保护区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管护体系。

03

生态修复:为候鸟“备菜”

2024年秋季以来,江西部分地区气象干旱逐渐发展。据江西省气象台发布,2024年10月1日至12月29日,全省平均降水10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五成。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使得鄱阳湖沉水植被退化,部分候鸟“口粮”供应面临挑战。

江西“省鸟”白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等级。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底来鄱阳湖区越冬的白鹤数量超过5000只,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1000余只。

刺苦草冬芽是白鹤爱吃的食物,近5年江西持续探索刺苦草种源培育技术,并于近日在鄱阳湖水域首次移栽试点成功。“这意味着在鄱阳湖开展的沉水植被恢复取得重要突破,将为后期鄱阳湖沉水植被恢复及湿地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罗浩说,试点水域移栽初期,刺苦草密度约为每平方米40株,经过一段时间生长,达到每平方米165株。

常池湖是位于江西永修县吴城镇附近鄱阳湖水域的一处碟形湖。记者在现场看到,湖边可见候鸟栖息过的痕迹,一群群候鸟在湖面上嬉戏。据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湖池保护管理站站长张宗华介绍,随着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项目逐步推进,各个大型碟形湖都将移栽刺苦草等植物,为候鸟提供更好的栖息觅食环境。“往年这片水域只观察到几十只白鹤,2024年底高峰期有200多只白鹤来这里越冬,相信以后会来更多。”张宗华说。

不仅是刺苦草,记者在湖边还看到被啃食得参差不齐的苔草。张宗华说,为更好地恢复鄱阳湖湿地生态,工作人员根据湖区具体情况,移栽种植了包括马来眼子菜、黑藻、菱角等植物。它们既能净化水体,也能作为候鸟的“口粮”。

04

人鸟和谐:共绘生态新篇

42岁的吴城镇同兴村农民范斌种了约15亩水稻,稻田离湖区只有三四公里远,经常有候鸟到他的田里“做客”。范斌说,候鸟为当地发展“观鸟经济”、百姓开农家乐带来了机会,但它们也会进入农田“大快朵颐”。2024年晚稻丰收时节,成片候鸟结群而来,他每亩地减收两三百元。范斌说,如今,村民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不会做出伤害候鸟的行为。他们希望刺苦草等候鸟“口粮”能在鄱阳湖区进一步推广种植,进一步促进人鸟和谐共处。

随着候鸟越冬进入高峰期和鄱阳湖低枯水位持续,江西正想方设法保障候鸟栖息觅食环境。据了解,鄱阳湖周边地区通过生态保水补水、刈割老化苔草、人工繁育沉水植被、建设候鸟应急食源地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应对极端气候的抗压能力和候鸟承载力。

鄱阳湖的生态保护之路任重道远,但通过多方努力,这片生态瑰宝正逐步重现昔日的生机与活力。未来,随着更多创新举措的实施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鄱阳湖有望成为候鸟天堂和自然爱好者的心灵家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