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将士堵决口,20万群众送英雄:董万瑞与1998抗洪壮举
3万将士堵决口,20万群众送英雄:董万瑞与1998抗洪壮举
1998年抗洪大军回营时,有记者拍摄了一张非常感人的照片:董万瑞将军眼含热泪挥手致意。这热泪包含着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同样饱含着对子弟兵的疼爱,当年,对抗这样超大规模的灾难,已经不亚于一次国家级别的战争;子弟兵没有第二种选择,必须迎难而上。
铁血中将铸就神话
1998年发生的事情,成为很多人记忆中的伤痛。那年刚到夏天,巨大的灾害瞬间席卷全国多个地区,包括长江、珠江、闽江在内的多流域发生了大洪水,受灾人数之多、地域之广可谓极为罕见,全国多处都已告急。
而洞庭湖、鄱阳湖一带也是连连暴雨,长江流域一度8次出现洪峰。江西省九江市的闸口被滚滚而来的长江撕开,整个九江城区瞬间进入险情,各地报告上来的灾情已牵动着中央每一位领导的心。若是不马上找到解决措施,后果不堪预料。
中央军委经过谨慎讨论,将刚刚晋升中将军衔不久的董万瑞任命为九江段抗洪总指挥,那时董万瑞正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在接到任务后,他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纵观董万瑞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是完全足以担此重任的。他17岁参加工作,青年时期就表现出十足干劲,很快被安排到铁路局学习蒸汽机,当上了火车副司机,多次评优;20岁那年,他又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一步步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军区副司令,分别在1990年和1997年晋升少将、中将军衔。在祖国的建设过程中,董万瑞的能力是部队一致公认的。
1985年打通鼓山隧道这项艰难的工作中,他带领部队克服艰难险阻,提前半年打通了全国最长一级双线公路隧道。而到了抗洪这一年,他已经56岁了。在整个一线,他也是年龄最大、军阶最高的。
董万瑞赶赴现场的过程中,江西的灾情已很不乐观了,当时黎川县村支书说:“我半夜从梦中醒来,发现背上全是水,赶忙穿衣服查看情况,当时水还在膝盖部位;结果衣服穿好后,水都已经淹到胸口了。”7月24日九江全面告急,部队经过3天3夜急行军终于抵达。面对闸口的裂缝,战士们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第一时间赶赴裂口处。董万瑞的声音更是铿锵有力:“长江抗洪斗争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你们要发扬不怕艰险、连续作战的精神,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
看到老将军眼神中坚定的光芒,战士们也个个信心满满。
灾情就是命令,就当战士们接连奋战12小时堵住裂口、刚准备稍作休息时,险情通报又来了:54号涵洞闸破裂,江水倒灌。无数英雄人物挺身而出,诸如担任炮兵团长的洪永生。江水倒灌的位置就在九江油化厂的旁边,大概已经有1米深了,若是油化厂泄漏造成水流污染,后果已经不堪想象。水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已经来不及汇报和商量了,此时洪永生大喊一声:“跟我上!”战士们见到团长亲自跳入水中,纷纷跟着跳了下去,他们用了6个小时才终于排除险情。
8月1日,簰洲湾因为管涌导致溃口,溃口从10米快速扩展到800米,民垸内还有数万群众,大家拖家带口,也不知道逃到哪里才合适。高建成当时正担任高炮团的指导员,在抢险救灾的过程中,他发现身边有一位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不会游泳,救生衣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他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救生衣脱下来交给他,自己则在接连救出8名群众后因体力不支被洪水卷走。
感人的故事总是在发生,可无情的天灾却不知何时才能结束。8月7日,九江城防大堤4-5闸口决口,这也是九江最大的考验。警报声在全城响起,广播电台已经在不间断播放一条消息:广大市民迅速撤离。城内的人往城外跑,而一批批身着迷彩服的队伍则是逆行,为了能尽快把决口堵住,董万瑞已经连续3天3夜立在现场,3万多抗洪将士更是因为将军身居一线而信心倍增。天空下起瓢泼大雨,面对所有抗洪前线的指战员,董万瑞说:“同志们,你们看看这一望无际的洪水,我们该想到的是千千万万老百姓正流离失所,现在就是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们的时候。”
随后就是死命令的下达:我命令你们与我一起坚决打赢抗洪抢险战斗,坚决与江堤共存亡。全军将士纷纷高喊“必胜”,那种场面也是相当之壮观。5号闸口第一个缺口出现时,最先观测到情况的战士没有丝毫犹豫,直接跳进去想要用肉身堵住缺口;身旁5位战士见状也纷纷跳入水中,他们胳膊挽着胳膊希望能为大家争取时间。可刚刚坚持几秒钟,6人全部被洪水冲走。另一位战士见状直接开来军用卡车堵住缺口,缺口正在变大,就连卡车都被冲走了。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董万瑞出现在缺口现场,他粗略估计后当机立断:“用巨轮沉船,堵住决口。”
8艘排量1700吨的货船在紧要关头被凿沉,这才终于堵住九江堤坝缺口。
堵住缺口是暂时的,只有修建围堰才能妥善解决问题。水流太急了,沉船也会留出过水的口子,一向爱兵如子的董万瑞不得已下达命令:让战士用身体挡住。几个团长纷纷招呼自己团里的士兵跳下去,不到一会就有200多位战士跳入水中,他们为修筑围堰争取到最为宝贵的时间。很多战士已经不是第一次跳入水中了,他们的伤口正在糜烂,董万瑞急在心里。围堰修好后,这里的抢险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但整个九江的险情仍未解除。
转移的过程中,董万瑞突然在“红色尖刀连”战士队伍中看到一张黝黑的面庞,看起来是如此熟悉,走近一看才发现,那是他自己的儿子。上阵父子兵董万瑞将军的儿子名叫董三榕, 当时他正担任31集团军的少尉排长,此刻也赶到了抢险一线。父子俩都有任务在身,相逢也是短暂的。看到儿子脸上、手臂上布满伤痕,董万瑞也有些心疼,但他更多是为儿子感到自豪,还说:“你看看,你怎么还没我黑?”董三榕看到父亲后也是轻轻一笑,没有回答这个父亲。
其实,当时其他战友还给董三榕起了一个“酋长”的外号,因为平日里训练就非常刻苦,董三榕已经是全排皮肤最黑的人了。利用短暂的时间,父子俩稍微聊了一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后便各自前往新的灾情点。作为总指挥,董万瑞需要应对的事情有很多,全国都等待着电视台播报救灾情况,也有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当镜头拍摄到董万瑞时,他的语气却非常坚决:“不要写我,要多多去写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他们中有太多英雄故事了,我说不清,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九江的抢险工作一共历经5天5夜,董万瑞率领这支铁军顺利完成了九江堤坝的堵洪修坝工作,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这些日子,年近60的董万瑞也没怎么休息,每次稍微迷瞪一下就有消息传来,他必须得马上打起精神。宣布任务全部完成后,董万瑞才终于回到驻地,任务圆满完成,他也终于能好好睡一觉了。
大雨也慢慢停下,一切似乎正在恢复平静,没有人敢忘记这些日子发生的一切有多么骇人。洪水浩然东去,各路官兵也将各奔东西。9月15日,撤离战场的命令传到了董万瑞这里,九江人民也发现这些子弟兵将要离开了。几乎每个路口都出现了十里相送的盛况,刚刚历经生死劫难的市民们个个眼含热泪,他们还自发唱起了歌曲,歌颂这些为人民利益不顾一切的英雄儿女。九江火车站西站旁到处都是前来送行的市民,汽笛声响起后,人们纷纷涌向车窗旁,向车厢内的子弟兵道谢。此时的董万瑞就站在送别的人群中,经过这些日子,他的脸颊已经消瘦了不少。望着将要开动的列车,这位将军缓缓伸出了自己的左臂,向战士们挥手告别,记者也用镜头捕捉到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当时将军的眼眶已经湿润了,他的嘴角动了动,还是没把“再见”这两个字说出来,那些亲眼所见的英雄事迹正如同过电影般在他的脑海中渐渐闪过。
后来才知道,当时他下达的撤退命令是:悄悄上车,不要惊扰九江市民;部队在走时要把驻地全部打扫干净,就连一根烟头、一片纸屑都不能留下,还给九江市民一座干净的九江城。不知道是哪个环节走漏了风声,前来送行的群众高达20万,部队也纷纷把群众送来的慰问品转赠给受灾群众。那位为部队的将军,在这一周内也曾有过多次落泪时刻,灾难无情,人间的温暖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一位只有十几岁的小战士,身上背着上百斤的袋子,里面都是土、石头,他就自己背着去管涌,那张满是泥垢的脸上分明是孩子的模样。”“还有已经转业到地方的老战士,自发组织起了一个老兵连,跟着连队一起抗洪,他们同样没有退缩。”那些场面,是董万瑞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他也总希望听到战士们后来的故事。
2017年2月,董万瑞不幸因病离世,享年76岁。他的儿子董三榕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依旧在军营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已经渐渐成长为高级军官。在一次采访中,董三榕曾回忆过父亲最后的那段岁月,他说:“老人家十分怀念在九江抗洪一线的日夜,非常感谢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也一直想回到九江去看看。”当听闻九江市很多孩子因抗洪救灾对解放军留下深刻印象后,也纷纷立志报考军校,董万瑞更是十分欣慰。1998年有太多令人难忘的回忆,当全国人民战胜了各地的洪水后,改革开放大业也进入了全新篇章。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