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迎来新成员:神舟十九号载荷提升20%,将开展86项实验
中国空间站迎来新成员:神舟十九号载荷提升20%,将开展86项实验
10月30日凌晨,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神舟十九号虽说外形跟神舟十八号长得一样,但运输载荷能力大大提升,是之前所发射神舟飞船中装载货物数量最多、重量最重的。戳视频,一起听听航天科技集团陈同祥怎么说?
神舟十九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高度。长征二号F火箭进行了23项技术改进,提高了可靠性。飞船装载空间增加20%,为航天员提供更多物资支持。首次以果蝇为实验对象,研究亚磁环境下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未来的太空探索提供宝贵数据。这些创新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实力,也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你最期待哪一项创新呢?
“神箭”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二F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素有“神箭”美誉。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意味着我国2024年度两次载人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二F火箭箭上进行了23项技术状态改进,火箭可靠性进一步提升,例如,本发火箭增压输送系统的密封连接部位,通过更换为更易操作的标准化接口形式,保证了密封可靠性,进一步降低加注发射阶段推进剂泄漏风险。结构系统部分零件更换了表面处理更简单、环境适应性更好的材料,提升了产品质量控制水平和可靠性。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本次执行载人飞行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火箭,飞行可靠性评估结果为0.9904。
装载空间增加了20%
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称,根据实际情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部决策对天舟八号任务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将于11月中旬择机发射。在空间站任务规划上已充分考虑了应对类似情况的物资储备,目前在轨物资充足,满足任务要求。
由于此次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之前进行发射,这也带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任务状态上的一些变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陈同祥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神舟飞船虽然是一个以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为主要任务的飞船,但研制团队一直在挖掘它上行载荷和下行载荷的能力。
陈同祥还介绍说,“此次发射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我们在不改变飞船主体技术状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它的装载体积,对于新增的装载物资,研制团队进行了大量分析,在飞船发射质量保持在8吨的状态下,可以装载更多的载荷。”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此次神舟十九号任务中,神舟团队通过轨道舱产品和布局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上行载荷运输能力,装载空间增加了20%,为航天员等相关系统携带更多有时效性要求和临时需求物资提供了条件。此举不仅有助于推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以及后续新批次飞船的持续改进,逐步提升飞船的上下行载荷运输能力,而且将为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营提供更加高效、稳定的在轨支持。
空间站将迎来新生物
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继续进行空间站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出舱任务主要是对空间站进行防护。因为在空间环境下运行,空间站有可能会受到微流星、空间碎片的干扰甚至是冲击,所以需要航天员对舱外的一些重要管路、设备进行防护。除了出舱任务,三名航天员也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开展一系列太空实验和试验,超过半数的实验和试验是新增加的或者是有改变的。
林西强介绍称,在神舟十九号乘组飞行期间,将重点围绕规划中的“太空格物”主题,覆盖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新技术等领域,开展微重力条件下生长蛋白晶体的结构解析、软物质非平衡动力学等86项空间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神十九任务期间,三名航天员将执行开展包括生命科学、流体、燃烧、材料等实验。特别是在生命科学实验中,将首次以果蝇为实验对象,在太空建立一个亚磁的环境,研究亚磁环境下果蝇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它的一些行为。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伟介绍称,地球是一个磁场的环境,但是月球上没有磁场,火星上则有微弱的磁场。在空间环境中通过建立亚磁环境,可以研究亚磁和微重力分别作用的条件下,动物的行为和生长发育过程。果蝇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体型较小。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后代,染色体数目较少,便于进行遗传学实验。此外,果蝇的许多基因与人类基因具有相似性,其研究可以获得对人类遗传疾病的认识,为研究人类自身在太空的适应性奠定基础。
此外张伟还透露,随着实验装置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未来还将在中国空间站展开小鼠实验。“我们有计划在未来,把小鼠的动物平台送到太空,进行小鼠的培养,可能有一些小鼠还可以下行,我们从而对小鼠的神经、骨骼、肌肉,免疫等方面都能进行一个更深入的研究。”
国际合作的新机遇
“中国空间站不仅仅是中国的空间站,也是促进人类航天技术发展、造福全人类的空间站。”林西强表示,我国正与有关国家磋商选拔训练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
林西强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在29日召开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他表示,中国空间站拥有丰富的科学应用资源和完备的支持能力,是开展国际合作的绝佳平台,神舟载人运输系统与天舟货运系统具备可靠稳定的人员物资天地往返能力。
国际合作是载人航天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致的通行做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一直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有关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航天员选拔训练、空间科学应用、空间在轨设施、空间碎片防护、地面支持等领域开展了合作交流,取得了丰硕合作成果。
“我们随时欢迎世界同行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林西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