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蒙学】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梅花》
【幼儿蒙学】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梅花》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洁的品格,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梅花》,感受这首诗的独特魅力。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幼儿蒙学即指以幼儿教育启蒙阶段给予重要的养正教育。本栏目涵盖古诗词、国学经典、历史典故等板块,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也能全方位培养幼儿的品格。
传承从娃娃抓起,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古诗词之美吧!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知:知道。
3.为(wèi):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赏析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后两句,重点放在梅花的幽香上,“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