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探秘:《西游记》里的神话与历史
晋祠探秘:《西游记》里的神话与历史
“圣母殿、鱼沼飞梁、金人台……这些耳熟能详的地点,不仅是《西游记》中的经典场景,更是山西太原晋祠的重要建筑。86版《西游记》第18集《扫塔辨奇冤》中,唐僧师徒四人途径祭赛国金光寺,发现佛宝舍利子被盗,最终在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英勇奋战下,夺回了宝珠。这一幕幕经典场景,正是在晋祠的这些古建筑中拍摄的。
晋祠,这座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下的皇家园林,承载着近三千年历史的沧桑。它始建于西周时期,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历经多个朝代的不断重建与扩建,形成了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晋祠的建筑风格独特,其中的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等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殿内有彩绘塑像43尊,均为北宋时期作品,距今约1080年左右。这些塑像各司其职,有“会计”“秘书”,甚至还有“实习生”,生动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生活场景。
献殿则是一座酷似“亭子”的建筑,四周没有围墙,用栅栏围合,保持通风开敞,可以放置牛羊、瓜果等生鲜供品。据记载,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此时《营造法式》已颁行,但有趣的是,献殿的斗拱并没有按照规范建造,而是与年代更早的圣母殿极其相似,这可能是当时工匠对于圣母殿的一种致敬。
水镜台则是一座独特的建筑,前台是清代建筑,用来唱戏,而后台则是明代建筑,用来化妆更衣。工匠们巧妙地把两个建筑“缝合”在了一起,让相隔百年的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古建筑博物馆”。
近年来,晋祠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数字化保护和创新展示方式,让游客能够更好地触摸、感知和理解晋祠的历史文化。2023年,晋祠博物馆全年举办了92场主题节日活动及临展,随着《晋祠十二时辰》《宋塑华裳》《礼仪千秋》《龙兴盛会》等实景演出不断开展,晋祠文博人对本地历史文化的生动诠释历历在目。
如今,晋祠不仅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皇家园林,更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传承基地。202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拟确定晋祠天龙山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将为太原填补5A级景区的空白,进一步提升晋祠的文化影响力和旅游价值。
从《西游记》的神话世界到现实中的皇家园林,晋祠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和建筑艺术价值,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它不仅是山西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