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有哪些法律规定
一文详解: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有哪些法律规定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赡养老人已成为每个家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子女对父母究竟有哪些具体的赡养义务?
赡养义务的规定
作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且必须承担起抚养和援助父母亲的义务。这不仅是我们所应该承担的法定义务,也是我们道德上应尽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通过任何方式来削弱或改变这项义务,并且不应对其施加任何形式的条件阻碍。
赡养者对于年长的亲属们在经济和物质层面上提供支持以及生活方面的照顾以及心理安慰的责任,是他们不可推卸的义务。还需特别关照到亲戚们的特殊需求。
作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及辅助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明确规定: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的方式
针对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通常采用传统的赡养模式——居家养老。在此种方式中,子女们共担责任支付老人的各项生活所需,并且他们之间会达成口头协议,由德高望重者自发地进行监督和执行。
若赡养人们之间未能就此达成共识或者存在达成口头协议但未得到有效履行的情况时,通常是由相关基层组织如社区委员会(城市)、村民委员会以及村庄或家族内有影响力的人士出面协调,要求赡养人们签署书面赡养协议。
当赡养人中的一方或多方未能按照书面协议履行其义务,或者认为该协议并不公平时,他们有权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请求,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赡养诉讼。在这种情况下,被告将是负有赡养义务的另一方,而法院的判决书则成为赡养行为的法律依据。
此外,如果赡养行为是通过有条件的赠与、赠予财产或指定财产继承人等方式来实现的,那么要求赡养人中的某位或非法定的赡养人承担赡养义务的话,应当签订明确规定赡养人的义务与权利的“赡养协议”。这份协议需要经过法院的公证处进行公证,以确保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若亲子间的抚养与赡养责任尚未得到妥善履行,则作为父母一方有权按照规定的司法程序向法庭提出申诉,请求年满18周岁的子女肩负起这方面的法定义务,并负担起相应的赡养费用。
另外,针对那些对年老、体弱多病或者不能自理的亲属负有法定抚养义务却拒不执行的行为,若情节严重且性质恶劣,老年受害者可以依据法律规定以遗弃罪名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最严厉的处罚为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