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税助力绿色转型:从政策实施到企业实践
环保税助力绿色转型:从政策实施到企业实践
环保税收入增长折射绿色转型加速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我国环境保护税收入达104亿元,同比增长7.8%。这一增长趋势不仅反映了我国环保税制的不断完善,更折射出绿色转型步伐的加快。环保税作为绿色税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正向激励机制,有效推动了企业减污降排,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多排多缴”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环保税的实施,犹如一把“绿色标尺”,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以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每年排放的钢渣近200万吨。在环保税的激励下,包钢集团加大了钢渣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力度。通过新技术,不仅使原来废弃的块钢、钢坨、流钢片等钢渣成功达到回用钢铁工艺要求,可返回生产系统再次冶炼,而且钢渣中的颗粒料及粉料等也被用于建材和筑路市场。目前,包钢集团钢渣年利用率已突破95%。
包钢集团的转型之路,正是环保税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生动写照。据统计,2023年,包钢集团享受环保税减免30多万元。随着绿色转型的加快推进,包钢享受到的税收红利越来越多。去年享受了衰竭期矿山减征资源税2363万元,今年前9个月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395.24万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845.8万元。
多税种协同构建绿色税制体系
我国已构建起以环境保护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耕地占用税为重点,以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为辅助,涵盖资源开采、生产、流通、消费、排放5大环节8个税种的生态税收体系。这一绿色税制体系的建立,为推动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我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税收制度重要性毋庸置疑。
成效显著但仍存挑战
尽管环保税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安永间接税服务合伙人岳蕾表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绿色税种征收范围有待扩宽、税率较低、税额调整不及时、部分税收优惠与绿色发展要求相悖、绿色税收征管能力有待提升等。
以环境保护税为例,污染物排放具有瞬时性、隐蔽性、流动性等特点,对污染物排放监测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加之环境保护税的征管过程涉及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第三方监测机构的协同配合,对各方间信息共享提出了较高要求。
未来展望:持续释放绿色税收效能
面对挑战,专家建议,要进一步释放税收的绿色调节作用,应从制度层面入手,对绿色税种税制要素设计加以考虑,对绿色税收优惠政策效用的发挥加以衡量,以推动现行绿色税收制度进一步“绿化”。
一方面,要健全基础性绿色税种,既要确保这些税种的税收政策与时俱进,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税种的计税依据、税率结构等具体设计,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精准性。另一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和产品应实施差异化的税收优惠。例如,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品实施免税或减税政策,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应用;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实施惩罚性税率,倒逼其转型升级。
此外,还要强化税收政策的协同配合。在基础性绿色税种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其他相关税种政策的影响,确保整体政策体系的内在逻辑性和协调性,并加强与其他经济政策手段的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绿色激励约束机制。
站在企业角度,应如何深入评估和理解绿色税收带来的影响?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指出,对企业而言,聚焦绿色税制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剖析绿色税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不仅有助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负责任品牌形象,还能有效地降低运营风险,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安永间接税服务合伙人梁斯尔则强调,企业应该充分了解绿色税收政策动向、建立健全绿色税收管理机制、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制定兼顾减排和降本的节能减排方案等,从而更好地应对绿色税收并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