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最年轻传承人已60岁,大学生助力秦邮董糖创新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最年轻传承人已60岁,大学生助力秦邮董糖创新传承

引用
国家税务总局
11
来源
1.
https://jiangsu.chinatax.gov.cn/art/2024/12/23/art_14933_486625.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05386
3.
https://www.smallrig.com/search?wd=%E5%8C%85%E5%A4%B4%E5%93%AA%E9%87%8C%E8%83%BD%E4%BB%A3%E5%BC%80%E8%8D%AF%E5%93%81%E5%8F%91%E7%A5%A8%E3%80%90%E5%BC%80%E7%A5%A8(%E5%BE%AE%60%E4%BF%A1)%20gf99223%20%E3%80%91
4.
https://www.yzpc.edu.cn/2554/list.htm
5.
https://www.yzpc.edu.cn/2519/list.htm
6.
https://www.yzpc.edu.cn/2521/list.htm
7.
https://www.yzwb.net/zncontent/4243947.html
8.
67663b63000000001301bd35
9.
67625ca400000000140275dd
10.
676163d5000000000b023f56
11.
6774e681000000001300fd9b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种手工活,马师傅今年60岁了,但他已经是秦邮董糖制作技艺目前最年轻的传承人了。你们的到来,我们很高兴。”元旦前,扬州高邮市食品厂秦邮董糖制作车间,负责人向前来“拜师学艺”的扬州市职业大学“05后”大学生连连称谢。

秦邮董糖,这道源自明代的非遗美食,正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困境。然而,在一群大学生的努力下,这门古老的手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01

传承困境:最年轻传承人已年过花甲

秦邮董糖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始于明代永乐年间。这种传统名点以大麦芽、芝麻屑、糯米面粉和白糖等为原料,经过熬制、包裹等工序制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60岁的马国祥师傅,已经是秦邮董糖最年轻的传承人了。”高邮市食品厂负责人不无担忧地说,“如果再没有年轻人加入,这门手艺很可能就会失传。”

02

创新突破:大学生社团助力非遗传承

面对这一困境,扬州市职业大学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食”代达人社团的大学生们决定行动起来。他们利用寒假时间,走进高邮老街,拜访秦邮董糖等非遗手工艺人,学习传统制作技艺。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传统美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社团负责人表示。

在马国祥师傅的指导下,社团成员们从选料、熬制到包裹,每一道工序都认真学习。为了使董糖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他们还对配方进行了改良。

“我们更新了制糖配方,加入了木糖醇代糖和低聚果糖浆,使董糖更符合现代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食品专业的熊森喜同学介绍道。同时,他们还在糖粉中加入了花生粉,让董糖更加喷香可口。

03

成效显著:传统美食焕发新生机

元旦前后,“食”代达人社团在校内外展示了他们的“非遗作业”。在校园专场活动中,志愿者们向同学们介绍了秦邮董糖的历史由来,并现场展示了制作方法。

“大家注意一下,糖骨成型是秦邮董糖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糖骨展开要快,糖糊涂洒要均匀,反复包褶要叠48层哦。”熊森喜同学一边讲解,一边熟练地操作着。20分钟后,48层的董糖已成型,他按一定大小将其切块。

改良版的“秦邮董糖”深受同学们好评,许多人品尝后都跃跃欲试,争先加入制作队伍。

在校外的南门大街专场活动中,志愿者们将美食装袋展示,包装袋上还特别印上了高邮的景点图案。不少游客驻足欣赏品尝,赞不绝口。

“你们大学生做的董糖没有那么甜腻,味道还真不错哩。”当地居民李先生边吃边夸。得到肯定后,志愿者们更加自信,开心地吆喝起来,吸引了更多游客来“检验”他们的“学技成果”。

04

借鉴价值: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扬州市职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轻人是非遗传承的主力军,社团大学生“拜师学艺”,展示成果,为传统美食的传承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校资源能够赋能地方非遗文化创新发展,师生们都感到充实而自豪。”该负责人说。

秦邮董糖的传承之路,为其他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创新改良和年轻力量的加入,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传统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