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江西彩礼高达38万,谁之痛?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8:5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江西彩礼高达38万,谁之痛?

“30万元的彩礼,对我们来说太高了。”在江西赣州一家商场内,小谢无奈地说道。他和女友小邹因彩礼问题面临分手,这段感情最终在高额彩礼的压力下走向终点。小谢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江西一些地区,高额彩礼已成为年轻人婚姻路上的“不可承受之重”。

高额彩礼之痛:从个人到家庭的重负

在江西赣州,30万元的彩礼已不算罕见。据当地婚介所工作人员透露,这里的彩礼标准普遍在28万元至35万元之间,甚至有高达38万元的案例。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样的彩礼金额无疑是一笔巨款。

以小谢为例,他每月工资仅4000多元,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妹妹,父亲在广东打工,母亲在本地打工。面对30万元的彩礼要求,小谢直言“家里拿不出”。最终,这对年轻情侣在彩礼问题上僵持不下,不得不选择分手。

高额彩礼不仅影响个人幸福,还可能拖垮整个家庭。参照江西省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该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00余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这意味着,江西部分地区彩礼金额可达人均收入的五六倍乃至十几倍。在一些农村地区,高额彩礼甚至导致家庭“因礼返贫”。

彩礼背后的多重困境

高额彩礼现象的成因复杂,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从社会结构来看,农村地区性别比例失衡,女性资源相对稀缺,导致彩礼水涨船高。同时,一些家庭将彩礼视为“经济补偿”,希望通过女儿出嫁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这种观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翼指出,高额彩礼还与家庭观念密切相关。“女方家有哥有弟,家里面希望通过女儿要的彩礼再去支付儿子女友家要的彩礼,通过婚嫁过程中的彩礼补足自己家庭的不足。”这种“以礼养礼”的现象,进一步推高了彩礼金额。

政策引导与社会共识

面对高额彩礼带来的社会问题,国家和地方层面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2019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治理“天价彩礼”。2020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2年,八部门联合发布《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今年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在地方层面,江西崇义县推出“零彩礼”“低彩礼”婚俗改革规定,提出彩礼不超过3.9万元的新婚家庭可享受多项礼遇政策,包括子女优先入学、创业扶持等。虽然这一政策引发了一些争议,但其倡导健康婚俗的初衷值得肯定。

从“礼”到“理”:重塑婚俗文化

治理高额彩礼,关键在于转变社会观念。正如最高法工作报告所言,要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宣传和政策引导,逐步消除“天价彩礼”现象。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彩礼不应成为婚姻的“门槛”。他趣发布的《2024彩礼研究报告》显示,86.62%的男性和41.35%的女性表示可以接受“零彩礼”。这一变化表明,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婚姻的情感基础,而非物质条件。

从长远来看,治理高额彩礼还需要关注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性别平等、农村养老保障等。只有当社会整体环境改善,人们才能真正摆脱“彩礼焦虑”,让婚姻回归爱的本质。

正如一位代表所说:“治理高额彩礼歪风,要拿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的决心和态度。”这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行动,更是建设文明乡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一步。让彩礼回归“礼”的本质,让婚姻建立在真正的爱情之上,这既是每个家庭的期盼,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