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灵活定价机制落地,京广等高铁线路票价最高涨19.75%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9: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灵活定价机制落地,京广等高铁线路票价最高涨19.75%

2024年6月15日起,京广高铁武广段、沪昆高铁沪杭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杭深铁路杭甬段等线路的高铁票价将进行优化调整。此次调整涉及多条繁忙线路,票价最高涨幅近20%,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01

票价调整:灵活定价机制下的有升有降

根据中国铁路12306官网发布的公告,此次票价调整将实行灵活定价机制,根据季节、日期、时段、席别等因素,建立差异化折扣浮动策略。具体调整幅度如下:

  • 武汉至广州南二等座票价从463.5元上调至553元,涨幅19.31%
  • 杭州东至宁波二等座票价从71元上调至85元,涨幅19.72%
  • 上海虹桥至杭州东二等座票价从73元上调至87元,涨幅19.18%
  • 杭州东至长沙南二等座票价从405元上调至485元,涨幅19.7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价并非“一刀切”式上涨,而是实行有升有降的浮动票价策略。各站间执行票价将以公布票价为上限、5.5折为下限,为旅客提供多档次、灵活折扣的票价选择。例如,武汉至广州南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304元,较现价低约34%;上海虹桥至杭州东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48元,较现价低约34%。

02

社会反响:支持与质疑并存

对于此次票价调整,社会各界反应不一。有网友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票价调整有利于提升高铁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也有网友提出质疑,认为票价上涨幅度过大,增加了民众出行成本。

专家对此轮调价持理性态度。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资源配置需要市场决定。通过票价调整提高铁路对市场的敏感度,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运营效率。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则强调,灵活的票制票价应建立在市场有竞争、乘客有多种选择的基础上,确保调价过程不是简单的垄断势力影响和利润攫取的过程。

03

专家解读:必要性与合理性

专家普遍认为,此次高铁票价调整具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指出,在当前人口结构和城市化进程的变化,以及公共财政面临的新挑战下,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已不再可行。因此,对于已有的公共事业,提高其服务价格是必要的,且价格调整应基于对运营成本的考量,以避免公共财政在该领域的持续大规模支出。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表示,由于高铁投资和运营成本非常高,如果按照成本定价,高铁票价会大幅提升,将影响高铁客流量。因此,高铁应建立灵活且有市场竞争力的票价体系,长途高铁线路价格参考机票价格,短途高铁线路参考公路价格。调价机制也应更加灵活,如出行需求较大的周一和周五提高票价,其他时间降低票价;早晚高峰提高票价,平峰时段降低票价。

04

对比分析:高铁与民航的博弈

此次票价调整后,部分高铁线路的票价已高于同期机票最低价。例如,武汉至广州南的高铁二等座票价为553元,而同期机票最低价仅为300元左右。杭州东至长沙南的高铁二等座票价为485元,而同期机票最低价不到300元。

尽管如此,高铁在出行选择中仍具有明显优势。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许光建指出,高铁乘坐的便捷性和高准点率,使得很多人把高铁作为出行的首选。很多人在五六个小时以内的出行会首选高铁,由于习惯和方便等原因,也不太会去比价。在社交平台上,有许多类似“宁坐6小时高铁,也不坐2小时飞机”的讨论,一些网友称,算上来回去机场、安检候机、起降滑行的时间,五六个小时的高铁出行和两小时飞机的出行在总时长上差不多。但相比于乘飞机需繁琐的安检,飞行中与外界通讯的切断,高铁要更方便舒适。

05

建议与展望: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专家建议,未来高铁票价调整应充分考虑中低收入群体的出行需求,适当保留普快等低价票车。同时,可以借鉴民航票价机制的灵活性,推出类似民航常旅客和不同会员级别的功能,为经常乘坐高铁的乘客提供更大力度的优惠和更好的服务。此外,应根据列车的中间经停站数量和运行速度,实行阶梯化票价,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交通运输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红昌强调,对于垄断企业,提价必须受到政府监管。国铁集团作为国有企业,也应有其社会公益担当。许光建也指出,高铁票价涨跌虽然是公司行为,没有规定必须召开听证会,但由于事关大众民生,调价前建议公开征求意见,进行公示。

此次高铁票价调整是铁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通过建立灵活的票价体系,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运营效率,还能为旅客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然而,票价调整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广大民众能够共享高铁发展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