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eAg阳性提示病毒高复制,专家推荐四大治疗方案
HBeAg阳性提示病毒高复制,专家推荐四大治疗方案
乙肝e抗原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重要血清学标志,通常意味着病毒在体内活跃复制,传染性较强。这一指标不仅关乎个人健康,还可能威胁身边人的安全。了解其临床意义和危害,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乙肝e抗原阳性的临床意义
乙肝e抗原(HBeAg)是乙肝病毒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在一般情况下,HBeAg埋藏于HBcAg内部,当HBcAg裂解时,HBeAg从肝细胞核内溶入血清,它的出现迟于HBsAg,而消失却早于HBsAg,所以是人体感染HBV后跟随HBsAg出现的第2个血清学抗原标志物。HBeAg在急性肝炎时呈一过性增高,出现于ALT上升前的潜伏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而迅速下降,最后消失。HBeAg在乙肝活动期检出率升高,表明肝细胞有较严重的损伤,病人有很强的传染性。
乙肝e抗原阳性,通常意味着:
- 病毒复制活跃:HBe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正在大量复制,血液中病毒载量高,传染性强。
- 疾病进展风险:持续阳性可能预示病情慢性化,增加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风险。
治疗方案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及相关专家共识不断更新,随着慢乙肝临床治愈循证医学证据逐步丰富,不同类型的乙肝人群临床治愈及相关科学问题成为研究热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主任谢青教授介绍,2022年全球肝癌的新发人数为86.5万,死亡人数为75.8万;我国肝癌的新发人数为36.8万,死亡人数为31.7万,且我国超过92%的肝癌由乙肝病毒引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王贵强教授表示,乙肝临床治愈是指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DNA持续检测不到、乙肝e抗原阴转、伴或不伴抗-HBs出现,肝功能保持正常,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肝脏组织学有其他病变。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包括:
- 抗病毒治疗: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 保肝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保护肝脏,促进修复。
- 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力以提高抗病毒能力。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仍然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HBV感染导致全球范围内约82万人死亡。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2.96亿人患慢性乙型肝炎,而HBV感染者的确诊率仅为10%,且仅约2%感染者接受治疗。这一现状距离WHO制定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的目标相去甚远。我广大人群需要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以便更好的预防和阻断HBV的感染,减少新发感染者,减少对慢乙肝患者的歧视和污名化。
在生活中,是不是常遇到这样的误解?乙肝病毒会传染给伴侣,我们分手吧!乙肝病毒会通过蚊虫传播,我要随时带防虫液!我不想和你一起吃饭,因为你有乙肝!我的东西你不要碰,你会传染给我的!对于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你有多少了解?
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占新发感染的40%-50%。HBeAg阳性、HBV DNA高水平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如果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母亲所生孩子60%在2年内可感染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孩子有95%在1年内表面抗原阳性。随着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血液传播:常见的血液传播途径包括输血、共用针筒、不安全注射等。
性传播: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生殖道分泌物中含有乙肝病毒,在性生活过程中,乙肝病毒可能通过生殖道或生殖器黏膜的破损伤口进入体内,导致感染。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尤其有过个性伴侣者或男男同性恋者,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更大。
其他途径:皮肤上的伤口、口腔内的溃疡、纹身、扎耳钉等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途径不会传播乙肝:
- 共同进餐
- 日常学习、工作接触
-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
- 同住一宿舍
- 共用办公用品
- 蚊虫叮咬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 避免使用未检测乙型肝炎指标的血液及血制品
- 不要用不消毒的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
- 献血需要到正规的献血站
- 避免不洁性生活
- 保持良好洁净的生活习惯
- 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
特异性预防措施:
- 接种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成功概率达90%以上
- 我国自1992年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青年与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率持续下降
特殊情况的处理:
- 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μg或3针20μg重组酵母疫苗
-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应立即检查HBsAg、抗-HBs、ALT等,并在3个月、6个月内复查
呼吁与建议
如果你或家人有相关症状,请务必重视起来,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具体治疗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
让我们一起守护健康,远离乙肝的危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