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器一年就结满水垢?原因和解决方法全解析
电热水器一年就结满水垢?原因和解决方法全解析
电热水器使用一年就出现水垢堆积、水流变小、加热慢等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本文将为你详细解答。
去年三四月份,我家清理了一次电热水器,最近又发现热水水流变小、加热速度变慢,于是再次请了售后人员上门检查。工人打开电热水器后,发现里面又堆满了水垢。针对这一问题,我仔细咨询了工人,现在才明白,原来我家电费高企是有原因的。
水垢多了会发生什么?
水垢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慢慢积累的。
水垢会率先出现在加热棒上(因为这里的温度最高),当加热棒被水垢包裹住的时候会出现三种问题:
- 加热速度变慢
- 耗电量增加
- 热水量减少(边洗边加热的效率低)
时间越长、水垢越多,包裹在加热棒表面的水垢越厚,这三个问题就会越严重。
随着水垢越来越多,加热棒表面已经裹满了水垢,水垢就会掉进水里,堵塞管道。最容易被堵塞的位置是“防电墙”,防电墙里面的管道很细而且是弯弯曲曲的。
如果是防电墙被堵塞,会导致热水水流变小——水龙头放冷水时水流大,放热水时水流小。
防电墙被堵塞后要更换新防电墙,大概20元/个。
如果是堵塞了水龙头或花洒,则是冷热水流都会变小。我家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工人还专门把水龙头顶部的起泡器(就是水龙头最前面那个“滤网”)拆下来清理。
花洒、水龙头被堵塞后要清理花洒出水口或者水龙头起泡器,虽然免费但是很麻烦。
除此以外还有两种不太明显的问题:
第一是会腐蚀镁棒,镁棒被腐蚀是为了防止内胆被腐蚀。所以当镁棒被腐蚀后,应该立刻更换,否则内胆就得不到保护,会被腐蚀后漏水。
你看我家的镁棒,已经变成了这样:
这还不算严重,工人说还能继续使用。当表面的那层镁都消失后,就要换新的了。更换成本是50元左右,不同机型的镁棒售价也不同。第二是水会变脏,水里面的泥沙、铁锈会随着水垢的沉积而堆积在内胆里。少量的泥沙、铁锈对健康没有影响,但堆积在一起后就很脏了。
有些人的皮肤比较脆弱,用这种水洗澡后皮肤就会感觉到不适。
为什么我家水垢这么多?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我明明听说电热水器3~5年才需要清理一次,为什么我家才过了一年,就又该清理了呢?工人告诉我,两种因素会影响水垢产生速度:
因素Ⅰ丨自来水水质——我们小区里的水就很硬。平时溅一滴水在镜子上,干了以后肯定会变成一片白。用TDS测试笔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是500+mg/L。
水硬,水垢就多。所以工人推荐我安装软水机:
不用特别大、特别贵的中央软水机,买一个几千块钱的小型软水机装在电热水器进水口就行。“软水机”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软化水质,减少水垢。
而且据商家说,软水机有美容的作用——其实这一点我也有体会,我曾经在停水的时候用纯净水洗过脸,洗后皮肤就是变得更光滑了。
如果预算有限,可以花500元左右买一个阻垢器,就是这个东西:
它的作用也是软化水,但做不到像软水机一样把自来水变成绝对不会产生水垢的软水。阻垢器可以减少水垢,但无法杜绝水垢。因素Ⅱ丨设定温度——水温越高,水垢的产生速度就越快。我家人口比较多,所以电热水器常年设定65℃。工人看了都感慨:“这么高温,难怪每年都要清。”
一般建议设定水温不要超过50℃,而且是越低越好。如果家里突然来了客人,可以偶尔把温度调高一次,但绝对不能像我一样常年高温。
那我家这种情况,热水不够用又该怎么办呢?
工人说最好是换一台电热水器:不用换大容量的,那会非常费电,60L就足够了。但是功率要换大一点的,最好还是双内胆,而且加热棒数量要多、位置要好。
或者看电热水器的“增容倍数”,选一个增容10倍以上的:
这样就可以一边洗澡一边烧水,达到实际出热水量是内胆容量的好几倍的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热水输出率”参数,写在能效标识上:
内胆容量很多时候决定不了最终出水量,而热水输出率却可以。举个例子:60L的电热水器,输出率70%的话,就能得到42L热水;输出率90%的话,就能得到54L热水。
所以热水输出率,也是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