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解析
锂离子电池安全技术解析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锂离子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自放电小等特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然而,由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起的火灾或爆炸事故频发,提高其安全性能刻不容缓。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源于电池外部受到滥用,导致电池内部生长锂枝晶造成短路、电极分解析出气体、易燃电解液分解,从而发生燃爆。本文以锂离子电池内部组件为出发点,基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研究,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及电解液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热失控诱因;对热失控过程中电池内部的反应过程进行了全面阐述;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提出了抑制锂枝晶生长、设计电解液、减少正极氧释放、优化隔膜等内部改进策略,综合锂离子电池外部热管理以实现对锂离子电池的内外双重保护。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机理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池外部滥用导致的内部短路、锂枝晶生长、电极分解析出气体以及易燃电解液分解等。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源于电池外部受到滥用,导致电池内部生长锂枝晶造成短路、电极分解析出气体、易燃电解液分解,从而发生燃爆。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由正负极、隔膜与电解质等电池组件共同构成。
安全技术进展
近年来,电池企业和科研机构正在努力优化电池设计、改进制造工艺以及开发新型材料,以降低热失控风险。例如,通过抑制锂枝晶生长、优化电解液和隔膜等改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电池安全性。此外,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升级也是提高电池安全性的关键。先进的BMS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热失控的发生。
国家标准与规范
为了全面提升电动汽车电池的安全性能,国家出台了多项安全标准和测试方法。例如,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从单体电池和电池组两个层面规定了电池的安全要求。该标准新增了过充电、针刺试验、保护电路、唯一性编码、安全使用年限、互认协同充电、热扩散等要求,为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
结论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是电动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热失控机制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隐患。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