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赏识到逐出:唐高宗与王勃的恩怨始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赏识到逐出:唐高宗与王勃的恩怨始末

引用
科学网
10
来源
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21923.html
2.
https://www.sohu.com/a/836123554_121142043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JVTPRE05566OWH.html
4.
https://news.qq.com/rain/a/20240226A093LG00
5.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78010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8TUNAA0517D7FB.html
7.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USJ6UJ05342JHH.html
8.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M50QKI05564TUT.html
9.
http://www.wxg.org.cn/gkwz/4377.jhtml
10.
https://www.56-china.com.cn/show-case-5659.html

唐高宗李治手捧着一篇《滕王阁序》,眼神中泛着光彩,嘴里连声喝彩:“这篇《滕王阁序》写得太精彩了,这样的才子,现在何处?!”

大臣们沉吟片刻,才回答道:“这是王勃所作,曾担任沛王府修撰,只不过,他现在已经不在了……”

唐高宗愕然。“王勃?”他轻声念道,这个名字很熟悉。而后他想起来,自己曾将他逐出长安……

01

少年天才,一文成名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父亲王福畤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等职。王勃自幼聪颖,六岁能文,九岁时便指出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错误,被誉为“神童”。

王勃十四岁时,因上书刘祥道而被推荐为官,后任沛王府修撰。他数次为皇帝写颂词,其中一篇《乾元殿颂》文采典丽,尽显大唐气象。唐高宗李治读完后,惊叹道:“少年奇才,真是我大唐奇才啊!”因此将他安排在钟爱的儿子沛王身边,担任文书工作,这足以看出对他的器重。

02

《檄英王鸡文》:从赏识到嫌恶

然而,王勃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一次,沛王与弟弟英王斗鸡取乐,王勃为了凑趣,就为沛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的骈文。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被人争相传抄,最终唐高宗也看到这篇文章,读完后却勃然大怒。

王勃少年顺遂,思想上还是单纯了些。在《檄英王鸡文》里面,他用了政治意味极强的“檄”字,而且文中充斥着“血战功成,快睹鹰鹯之逐”、“雌伏而败类者必杀”之类的暴力血腥用词。要知道,唐王朝自建立起,就少不了兄弟父子相残的残酷斗争。王勃但凡有一些政治意识与谨慎态度,不仗着才华随便作文,也不至于写这样一篇文章。

唐高宗认为此文有挑拨离间皇子关系之嫌,于是将王勃立即解职,赶出了长安。这一年,王勃只有二十岁。

03

虢州参军:命运的再次转折

被逐出长安后,王勃在四川游历了一阵子。后来,他接受好友凌季友的邀请,前往虢州担任参军。然而,在这里,他却犯了一桩命案。

王勃藏匿了一个名叫曹达的犯罪官奴,然后却又偷偷杀死他,结果事情败露,王勃被抓了起来。幸亏遇大赦,王勃才没有被处死。这件事情非常奇怪,王勃有何动机要藏匿官奴?又为何偷偷杀死他?仔细考究起来,处处是疑点。《新唐书》记载王勃担任虢州参军时,恃才傲物,周边的同僚都嫉恨他。因此我们可以推测,王勃得罪同僚,其中有人不忿,就设了一个局进行构陷。

无论真相如何,王勃都在此栽了一个大跟斗。出狱后,王勃再也无心仕途,因此回到家隐居,潜心读书,并撰写了《周易发挥》、《大唐千岁历》等阴阳历数著作。

04

滕王阁序:绝唱与终结

王勃二十七岁那年,决定南下探望远在交趾(今越南)为官的老父亲。说起来,父亲远在交趾为官,还是受到自己在虢州一案的牵连。交趾为边疆之地,路途遥远,崇山雾障,生活条件艰苦。王勃心中对父亲非常愧疚。

正是这一次南下,王勃写出了一篇千古留名的雄文——《滕王阁序》。南下途中,王勃路经江西南昌。恰逢洪都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在此举办宴席招待宾朋。王勃也受邀参与。等到酒酣耳热、宾主尽欢之后,阎伯屿提议:“不知哪位大才可为滕王阁写一篇文章,留作纪念?”

宾客彼此相视一笑,心里明白,阎伯屿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在宴会上展露才华。因此谁也不出声,静静地看着主人表演。这时王勃站出来了。他知不知道这其中的人情世故?我们不得而知。王勃依旧是恃才傲物、事事争先的性子。

如果王勃怂了,或许后世就少了这一篇精彩绝伦的文章。王勃表示自己能写,阎伯屿自然不好在推出自己的女婿。他明显地表示不快,说了一句恭候大作,就走入后堂了。

王勃即使半生挫折,看尽冷眼,但一腔豪情仍在,满腹才华仍在。王勃拿起笔,浑身就仿佛充满力量,气概顿生。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阎伯屿坐在后堂读完这一句时,猛地站起,对自己的女婿说:“这篇文章太好了,你比不过他。”

在这篇《滕王阁序》中,这个屡被命运捉弄却志存高远的耿直书生,写下心底的不屈意志: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份傲然,是王勃人生的宣言。他虽经历人生磨难,但心中的志气却从未磨灭。

他才二十七岁,青春年少,还有着无限未来。然后命运给王勃开了一个玩笑。他探望完父亲,乘船回家途中,却意外失足落水而死。

他的年龄,永远停留在了二十七岁。这就是王勃,少年天才,初唐四杰之首,诗文冠绝天下。在他不长的一生里,坎坷波折,成也为文,败也为文。

但在他短暂的人生里,却如同流星划过天空,用诗文点亮了整个大唐。即使绚丽的光芒很短,却足够强盛,让后世回顾之时,依然熠熠生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