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助力戒毒成功:从“追光者”到“发光者”的转变
心理干预助力戒毒成功:从“追光者”到“发光者”的转变
“毒品会毁掉人的一生,但走出来的人也会成为光照亮别人。”这句话出自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成功案例林强。16年前,年仅17岁的林强因结识社会不良青年走上吸毒歧途,被送入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如今,他不仅成功戒毒,还积极投身禁毒宣传事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警醒误入歧途的人。
林强的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心理干预在戒毒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矫正、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多种方法,帮助戒毒人员克服心理障碍,降低复吸率,重新融入社会。
心理干预:戒毒成功的“心药”
“心瘾”是戒毒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与生理依赖相比,心理依赖更难克服。因此,心理干预成为戒毒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教育矫正:重塑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矫正是帮助戒毒人员认识毒品危害、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创新运用教育矫正技术方法,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课堂,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元教学模式,帮助戒毒人员树立坚定的戒毒信念。
心理矫治:去除“心瘾”之“心药”
“心瘾”还需心药医。心理矫治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对戒毒人员的心理障碍进行系统干预。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的温昕桦表示:“危机干预就像急诊,需要迅速有力解决危机。但潜藏在危机之下的,往往还有难以修复的创伤,这时,我们就应当像门诊一样,耐心挖掘戒毒人员的内在资源,对症下药。”
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副教导员陈继峰介绍:“内观疗法是一种通过自我反省和情感改变认知模式的戒毒方法,旨在帮助戒毒人员矫正人格及行为模式弱点。近年来,江苏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创制研发了内观戒治项目,该项目被司法部确定为首批十大优势戒治项目之一。”
运动干预:改善心理健康
运动干预也是调节改善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山东省鲁中强制隔离戒毒所通过10周的有氧健身操训练,有效改善了戒毒人员的躯体化障碍、强迫症状、人际关系障碍等心理健康状况。
成功案例:从“追光者”到“发光者”
林强的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心理干预在戒毒中的重要作用。在广西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专管警察通过“十步脱瘾法”等综合戒治方法,帮助林强重拾信心。解戒后,面对复吸诱惑、家庭矛盾等挑战,辅导员通过持续的后续照管帮扶,帮助林强保持戒毒操守。
如今的林强开了两家燃气罐经营店,生活充实,收入可观。更重要的是,他积极投身禁毒宣传事业,帮助过数百名解戒人员,成为当地的戒毒典型。
专家观点:心理干预是戒毒工作的关键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会长李锦指出:“要解决药物成瘾的复吸问题就必须对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新的靶点,形成新的、更有效的化学、物理、生物及心理行为的干预手段。”
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毒品问题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梅传强表示:“毒品问题治理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也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一环。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参与,积极推进毒品问题内外协同治理。”
展望未来:构建科学专业的戒治体系
随着心理干预在戒毒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各地戒毒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构建更加科学专业的戒治体系,整合戒毒康复与精神医学等学科领域,开发新的防复吸干预技术,将成为戒毒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
正如司法部戒毒管理局局长章常宁所说:“要以论坛为重要交流平台,进一步完善科学专业的毒品戒治体系,不断增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服务社会治理的成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