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三年成绩单:跨境货物运输覆盖19国,客流量增近三倍
中老铁路三年成绩单:跨境货物运输覆盖19国,客流量增近三倍
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开通运营以来,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这条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的国际铁路,不仅极大地改善了老挝的交通状况,更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国际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客运量持续攀升,架起区域往来新桥梁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来,单月旅客发送量由初期的60万人次迅速增长至目前的160万人次,累计开行国际旅客列车1500多列,发送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4.6万余人次跨境旅客。这条铁路的开通,彻底改变了老挝作为“陆锁国”的交通困境,为中老两国人民的往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在中老铁路建成前,老挝全国仅有一条3.5公里长的铁路,交通主要依赖公路,极为不便。如今,随着中老铁路的开通,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不仅便利了商务出行,也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中老双方推出的“国内旅游专列+国际旅客列车”出游新模式,进一步拓展了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辐射范围,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又激发了消费动能,带动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
货运创新模式频出,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为区域贸易插上了翅膀。据统计,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跨境货物已达1158万吨,跨境货物列车从开通初期的每日2列增长至现在的18列,列车牵引吨数也从2000吨提升至2500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中老铁路不断提升运力的努力和成果。
铁路部门积极创新,打造了一系列跨境货物运输产品,如“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以及“京滇·澜湄线”“沪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产品。同时,积极探索“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等国际运输新模式,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拓展了运输范围。跨境货物运输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19个国家和地区,跨境运输商品种类多达3000余种,货物卖得好、人员流动畅,借由一条铁路实现的互联互通,充分展现了中老铁路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
深挖潜力激发活力,推动沿线产业升级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老铁路的运输效能,铁路部门深入挖掘潜力。推动入境货物提前申报、“铁路快通”等创新模式,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和铁路运单融资改革,成功吸引众多客户落户,并获得高额授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优化了运输流程,降低了企业成本,还为中老铁路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它有效推动了沿线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以西双版纳为例,中老铁路的开通为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中老铁路在中国境内的终点站,西双版纳站不仅成为了游客进出的重要枢纽,更为当地农产品和特色商品的外销开辟了新通道。据统计,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西双版纳的旅游收入显著增长,同时,当地的橡胶、茶叶等特产也借助铁路运输,更快捷地进入国内外市场。
协作共进,书写友谊新篇章
在磨憨口岸货场,前沿技术的引入打造了数字化、智能化货场,大幅提升了装卸作业效率。同时,中老两国铁路、海关、边检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完成口岸的扩能改造和智慧化建设,使口岸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大幅压缩。通关效能的提升,为货物的快速流转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进一步增进中老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认同与互信。
中老铁路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穿越山川,连接中老,为两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中老铁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推动中老两国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繁荣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