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晚清最神秘的铁腕女皇
慈禧太后:晚清最神秘的铁腕女皇
1861年,咸丰帝驾崩,年仅六岁的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开启了她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生涯。这一年,慈禧太后26岁,一个女人的黄金年龄,却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动荡的时期。
从兰贵人到圣母皇太后
1852年,17岁的叶赫那拉氏在选秀中被选入宫,赐号兰贵人。谁能想到,这个出身并不显赫的少女,日后会成为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强人。1856年,兰贵人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这让她一下子成为了大清皇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帝王宠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载淳即位,她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从此开始了她的统治时期。
辛酉政变:权力的开端
慈禧的统治并非一帆风顺。1861年,她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废除了顾命八大臣,这才稳固了自己的权力。此后,慈禧在朝内依靠亲信,地方上则支持如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重臣,逐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洋务运动:近代化的尝试
慈禧的统治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期。她一方面推行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在她的支持下,恭亲王奕訢等人兴起了学习西方运动,购买战舰,开设教学场所,招揽生源,学习西方知识文化。这一举动得到了慈禧的支持。拿出钱来支持购买战舰。可以看出,慈禧也迫切希望能强大起来抵御外敌。
戊戌变法:改革的挫折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昭告天下:“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实物者…毋徒袭其皮毛,毋竞腾其口说……”“戊戌变法”的大幕拉开了。“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皆因其自正式实行开始,到以失败告终仅仅只存在了103天。变法之所以夭折,慈禧太后之所以发动“戊戌政变”继而幽禁了光绪皇帝,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变法过于激进了。变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实业、交通等六方面,而且件件直击要害,例如裁撤官员、剪掉辫子、设立国会、废除漕运、淘汰绿营等等,还要引进西方的预算制度,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而这也就恰恰触及的保守势力的利益。
奢华生活:权力的代价
慈禧的生活极其奢华。她每天都要吃120多道菜,而且每道菜都不能重复。她吃饭时,每道菜只能吃三口,超过三口的菜就会被撤下去,数日不会再出现。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她的口腹之欲,更是为了防止有人在饭菜中下毒。慈禧的日常起居也非常有规律。她每天5-6点起床,7点前梳洗完毕,晚上最晚21-22点就寝,中午11-13点必须午睡。这种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她能够长期保持健康的重要原因。慈禧还非常喜欢照相。在那个照相还是“不吉祥”的事情的年代,慈禧就让摄影师为她拍摄了许多照片。她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照片时,还吓得不轻,因为照片底片上的脸是黑的。不过,当她看到德龄公主拿着照片给她看时,发现照片上的人是彩色的,这才放心。
历史评价:功过是非
慈禧的统治充满了争议。她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支持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她又极度保守,为了个人私欲耗费大量国力。在对外关系上,慈禧时而主战,时而主和,决策摇摆不定。慈禧的生活极其奢华,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墓,不惜侵吞北洋水师的海军军费,导致甲午战争惨败。她还曾经为了自己的生日庆典,花费了大量国库资金,而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是,慈禧也有她的贡献。她支持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她还曾经支持过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可以看出她也有改革的决心。
1908年,慈禧在仪鸾殿去世,结束了她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三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结束。慈禧太后,一个在封建社会统治中国47年的女人,她的故事,就是一部晚清的兴衰史。她的一生,充满了权力斗争和变革,她的统治生涯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你如何看待这位晚清的神秘女皇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